王磊
(東營市特殊教育學校,山東 東營 257900)
小學美術與生活較為接近,小學美術教師不需要通過專業的繪畫技術與標準定奪學生的繪畫功底,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做的是教會小學生認識美術,理解美術,并通過自我感官欣賞美術。市面上流通的兒童繪本成為了小學生喜歡閱讀的美術書,他們可以在兒童繪本里找到屬于自身審美范圍內的內容,并加以模仿,對小學生未來的學習走向與選擇起著一定的決定作用。結合兒童繪本進行教學是小學美術教師的可行方法,擁有了教材的基本知識,加之兒童繪本的輔助作用,小學生能夠從教師的教學中獲取更為全面的知識,培養更為獨特的審美意識。除此以外,兒童繪本屬于其他作者的智慧,小學生能夠學習這類繪本,屬于智慧的流動與發展。
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也能提高其學習效率。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選取合適的繪本,添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并注意和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滲透美術知識。例如,教學“魚的紋樣”,在上課前,教師要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選取合適的繪本內容,如《好餓好餓的魚》《魚就是魚》《一條聰明的魚》等。在上課時,教師可先給學生講清楚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比如對魚的認識以及初步了解其色彩構成。然后教師再給學生呈現繪本《好餓好餓的魚》,這部繪本是結合動畫片內容改編的,在形式和內容上能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接著,教師和學生討論魚的色彩與初步的畫法等,逐步展開課堂教學。在學生對“畫魚”有了大概的了解后,教師再出示教學要求,從而促使學生較快進入學習狀態。
在小學美術課上,教師可以利用繪本為學生講解一些理論知識,從而使其在觀察和分析繪本色調與布局的過程中掌握各種藝術語言以及繪畫技巧,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例如,美術教師可以借助生動的繪本引導學生分析色調與繪畫者情緒的關系,或是根據繪本中的布局手法從多角度了解各種事物在美術世界中的呈現形式,并從中學習各種空間構成、色彩搭配等手段,由此使學生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學習各種繪畫技巧,同時借此機會不斷增強美術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有利于切實發揮兒童繪本的優勢,讓學生在掌握各種藝術語言的同時進行創作,最終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在美術學習的初期,學生對繪畫的感知力是比較弱的,需要從一些簡單的模仿開始學習,在模仿的過程中學習繪畫的基本技巧以及顏色搭配。這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學會“讀畫”:從繪本的主題、構圖方式、每個物體存在的意義、為了渲染氣氛所采用的繪畫技巧、顏色搭配等進行全面地分析,而不是直接讓學生去臨摹;當學生們了解了“畫面是為什么需要這樣處理”“為什么畫面會這么豐富”“為什么用這些顏色、花紋”等一系列困惑的問題后,再去臨摹繪本,會對這個繪本有更深刻地了解,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為之后的美術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臨摹繪本主要應用在低年齡段的教學中,低年齡段的學生聯想力豐富,但是動手能力差,聯想到的東西并不能很好地用畫筆表現出來。通過臨摹繪本的學習可以鍛煉學生的繪畫技巧,并簡單地了解各種繪畫材料的運用,讓他們在輕松的美術課堂中學習,不僅降低了繪畫教學的難度,也能讓學生學會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聯想。
將繪本運用于小學美術教學中不僅能夠使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獲得切實提升,還能夠使學生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獲得情感與價值觀的熏陶。對此,小學美術教師要注重對兒童繪本內涵情感的把握與理解,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繪本情感內涵的教學與傳授,使學生感受到繪本中所要表達的感情美,從而讓實現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綜合性提升。教師要認識到美術作品不僅是線條與圖案的組合,更是創作者對個人情感的表達形式,教師要善于把握其中的情感核心,并將以小學生易于理解接受的形式呈現出來,使美術課堂充滿“人味”,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例如,在“卡通 卡通”一課的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對卡通形象的欣賞能力,教師可以運用童話故事繪本《丑小鴨》《小蝌蚪找媽媽》等與卡通動畫相關的兒童繪本組織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邊觀看卡通形象一邊閱讀繪本內容,讓學生談一談繪本的主要內容,從中感受了什么,引導學生感受卡通形象以及故事情節所要傳達的思想主題,提升學生對卡通形象的審美深度,讓學生明白卡通形象的創造不僅是簡單的繪畫,它有可能代表著現實生活中的形象、情緒等,從而通過對繪本內涵的不斷挖掘,促進美術教學的高效開展。
在我國的素質教育系統中,美術是一門十分關鍵的學科,承擔著培養學生美學素養、創造能力的重要職責,因此必須受到廣大師生的重視。要想在改革浪潮中不斷提高基礎教育階段的美術教學質量,教師首先要明確學生的主體發展需求,然后圍繞他們的喜好、能力來選擇合適的兒童繪本作為教學素材,同時將其合理應用到不同的教學環節之中,由此為學生們創造一個富有趣味和活力的學習環境,引導他們發散思維、自由聯想,從而不斷增強其學習效果,推動他們審美能力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