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第一幼兒園,江西 九江 330400)
每一個學期,班里都會碰到一些缺點較多的孩子,他們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讓人頭痛的不良表現(xiàn),如任性、愛發(fā)脾氣、說謊、不守紀律等。這些在性格上、行為上具有一些特殊不良表現(xiàn)的孩子,一般稱為“個別孩子”。經(jīng)過觀察分析這些孩子,主要是由于在家庭中所受的影響不同,接受的教育條件不同,在生活中經(jīng)受的鍛煉不同,所以他們除了具有本年齡階段孩子所具有的共同特點以外,在生理、心理方面也會出現(xiàn)千差萬別的個性特征。孩子缺點較多,并不是一生下來就那樣,多是受到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和不良教育的結(jié)果。作為教師和家長,面對孩子這些不良的性格及行為的時候,只要我們能夠給予足夠的重視,同時采取科學、正確的方法,是可以改正的。那么,我們該怎樣教育“個別孩子”呢?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家長、教師要認真調(diào)查了解孩子不良性格及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耐心細致地進行教育。
俗話說:“一百個人一百個性格”,孩子更是如此,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教師、家長要針對孩子的愛好和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在生活中,我們要做個有心人,時刻關(guān)注孩子各方面的表現(xiàn)及特點,抓住有利時機,適時引導(dǎo)教育。比如我們班伍振豪這個孩子,剛接手教他的時候,是一個紀律非常散漫,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孩子,常常隨意在教室里走動,上課的時候,我上我的,他玩他的,可真一點沒把老師放在眼里,教育多次也不見改變,真的是令人頭痛。但經(jīng)過我細心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在我講故事的時候,這個孩子可認真了,從頭到尾都乖乖地睜大眼睛入迷地聽,而且在我講完故事后,還常常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看到這種情況,我馬上因利制勢,常常利用課余的時候,和他一些閱讀故事書,而且還常請他給小朋友們講故事。慢慢地,這孩子不但故事講得好,而且在聽、講故事的過程中,慢慢地接受到了教育。現(xiàn)在,他不但成了班上大受歡迎的的故事大王,而且學習習慣也好了很多。
親其師,信其道,孩子只有喜歡你,才會樂意聽從,接受你的教育。教師、家長要對孩子熱愛、了解、同情、關(guān)心、幫助。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孩子的信賴,使他從心眼里愿意接受教育。對此我深有感受。今年我?guī)У氖菍W前班,班上有一個孩子叫譚創(chuàng)杰,他是園里一個非常“有名”的孩子,任性、固執(zhí)、愛發(fā)脾氣、搗亂、不守紀律、打人、罵人,這些就是他上任老師給我對他的介紹。剛開學時,他的行為確實如他老師所說的一樣,但我沒有在小朋友面前批評過他,因為我知道批評對他來說應(yīng)該是家常便飯。我常利用空余的時間,把他拉到我跟前,握著他的小手,和他聊聊天,讓他說說一些自己的事情。每次他都非常的開心,從我開始對他的一問一答,到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非常樂意主動地和我聊關(guān)于他一切開心和不開心的事,連他家里的事也一大早回園就和我聊,生怕忘記了一樣。
作為孩子,,每一個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句表揚的話,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激勵。特別是那些被大家定格為不聽話的孩子,更加渴望得到老師的關(guān)注,只怕是一個溫柔的目光,都會讓他們感動。然而,很多老師,常常會把焦點放在那些乖孩子身上,從而忽略那些“個別孩子”讓他們備受冷落。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如有的孩子比較很好動、調(diào)皮,常常屁股不粘椅子,破壞班級紀律,然而他們的在動手能力方面卻有著突出的表現(xiàn)。作為家長、教師,我們要用放大鏡來看孩子的優(yōu)點,發(fā)掘孩子的長處,以長制短,依靠孩子的優(yōu)點來克服缺點。有的家長和教師對“個別孩子”往往把焦點放在了孩子的短處上,很容易只看到缺點,常常恨鐵不成鋼,不分場合、不講情由地訓斥、挖苦、諷刺,還常常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較。作為教師和家長,我們不要過多談?wù)摵⒆拥娜秉c,因為這樣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產(chǎn)生對立情緒,效果很不好。要不斷發(fā)現(xiàn)、表揚孩子的長處和優(yōu)點,調(diào)動其積極性。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孩子,相信他們會有進步。對孩子微小的進步要及時肯定和表揚,同時提出希望和要求,使孩子有信心改正缺點。
對于“個別孩子”,在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家長、教師要從當時當?shù)氐膶嶋H情況出發(fā),根據(jù)孩子的性格特點進行教育,要機敏地、有原則又靈活地運用教育方法。例如,當孩子正在發(fā)脾氣時,我們不要和他僵持下去也不要為了省事而滿足他的無理要求,這時,可以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暫時離開現(xiàn)場,避免孩子的情緒繼續(xù)發(fā)展下去,等孩子情緒平靜后,再向他講道理。這時,孩子的情緒安定了,家長或教師再去教育他,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也能容易意識到自己的不對。
教師和集體配合,對“個別孩子”進行教育,效果比較大。小朋友集體的正確輿論及約束的力量是相當大的,社會集體的新風尚、好行為對“個別孩子”的教育、感染也是很重要的。通過游戲幫助糾正“個別孩子”的缺點,效果也是很顯著的。比如在角色游戲中,我們可以請好動的孩子擔任需要控制自己活動的角色,讓他們在游戲中了解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準則、規(guī)則……這一切可以使“個別孩子”的行為適合集體的要求,去掉或控制自己不利于集體的性格及行為。`
任何好的教育方法都不能適應(yīng)于全部的幼兒,只有在一般教育、教學的基礎(chǔ)上,同時能夠顧及到每個幼兒的認識活動的特點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性格、習慣等等,采取相應(yīng)的個別教學措施,才能使幼兒都能有效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因材施教地教育到每一個幼兒,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個人品質(zhì)。教育專家周弘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nóng)民;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孩子的父母。”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作為家長和老師,只要我們對這些“個別”孩子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dǎo)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則,我相信,孩子將會勾畫出彩色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