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孟
(天津商業大學體育教學部 天津 300134)
提高教學質量是高等院校永久的研究課題,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教師永久思考以及所要研究的課題。普通高校公共課的教學質量該如何提高呢?筆者認為,普通高校公共課教學質量的提高除了需要教師根據培養目標以及教學對象實際情況優選課程教材、能出色的完成動作示范、能將專業基礎知識融入技術教學講授之中外,更重要的在于教師能依據所教授課程的特點設計構建出符合人體認知規律、能有效縮短學生運動技能形成進程,科學的教學程序及系統內容。本文在總結多年教學基礎上從舞蹈教育學、運動心理學及邏輯學等視角對拉丁舞公共課程序教學做了深入探究,設計了拉丁舞公共課“三單元程序教學法”,旨在能有效的提高普通高校拉丁舞公共課教學質量。
所謂拉丁舞公共課三單元程序教學是指在已優選教材前提下將教學大綱、教學進度中所規定的教學內容有規律、有順序的進行組合排列,形成拉丁舞公共課程序教學。再根據培養目標、課程要求以及不同單元教學目的、任務目標進行教學的全過程。
1.1 程序教學設計理念
拉丁舞公共課程主要教學目標在于教師需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在接受藝術教育的同時提高其拉丁舞運動技能。程序教學的設計既要遵循舞蹈藝術教學原則也不能違背運動技能形成規律。
首先,需認識到身體是人在舞蹈時的工具,其肢體運動不可能一下達到很復雜、很高難的程度,運動時思維活動也需從低級的動作思維開始,逐漸達到復雜、交錯、縱橫、抽象的高級思維形式。主要體現在完成各單元所學動作的技術方面,體現出由低級向中級過渡,由中級再向高級過渡,這樣才能使課程安排更加科學化、系統化。
其次,還需把握運動技能形成過程規律。拉丁舞運動技能的形成經歷了認知定向階段、模仿階段、聯系階段、熟練階段、組合應用階段。拉丁舞運動技能的形成是伴隨其美感意識不斷地形成而形成的,美感意識主要反映在對不同音樂的感受能力上,換言之拉丁舞運動技能的顯現需依托對不同音樂的感受能力上,只有將肢體動作的表現與所聽到的音樂給予的感覺相吻合,其運動技能的顯現才具有現實意義。
再次,還應認識到在拉丁舞學習過程中其運動技能的形成還表現在對身體姿態控制能力方面的不斷提高,與完成動作時的技術和對音樂更深層次的感受成正比關系。即完成動作時在技術方面要求的提升與對音樂深層感受及身體姿態控制能力的提高是同步上升發展的。
1.2 程序教學設計內容
拉丁舞公共課三單元程序教學內容包括:第一單元單個基本動作獨舞教學,第二單元基本動作組合獨舞教學,第三單元雙人基本動作合舞教學。不同單元教學任務目標以及所把握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1.2.1 單個基本動作獨舞教學在于了解不同舞種風格特點,掌握不同舞種基本動作技術,培養拉丁舞基本姿態以及對音樂初步感受能力,其重點在于對節奏的感知能力。
1.2.2 基本動作組合獨舞教學在于進一步了解不同舞種風格特點,掌握不同舞種基本動作與動作連接技術,提高拉丁舞基本姿態控制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其重點在于對音樂旋律的感知能力。
1.2.3 雙人基本動作合舞教學在于培養雙人動作和諧感受能力,進一步提高舞姿控制及對音樂感受能力。掌握合舞跟隨和引帶技術,重點是有合力點的配合,培養舞姿造型的空間意識,把握拉丁舞基本位置站位的準確度,提高對音樂樂句、樂段感知能力。
對學生進行拉丁舞運動技能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運動技能的形成是諸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綜合反映的結果。在教學中主要考慮以下幾點:
2.1 依據培養目標以及教學對象實際情況優選教材內容。第一單元單個基本動作獨舞教學應選擇不同舞種中最具穩定性的基本動作,即進行動作組合以及成套動作編排不可缺少的基本動作為教學內容。
2.2 教學時要注重不同單元之間的聯系與系統性,需要有機地進行銜接,應做到前者為后者鋪墊,各個方面有益于學生在知識以及技能上的遷移,從而有利于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舉一反三的能力。
2.3 教學時應很好地把握體育與舞蹈藝術交叉的特點,既遵循舞蹈藝術教學的原則,也不能違背體育教育規律,使舞蹈教學于體育教育之中,使體育教育為舞蹈教學服務,使學生能在接受藝術教育的同時實現拉丁舞運動技能的形成。
2.4 教學過程中應很好地把握不同教學單元的側重點以及教學任務目標及其動作技術、姿態控制、音樂感知能力以及情感的表達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反饋,依據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方法且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切忌盲目指導。
2.5 將理論講授融于技術教學之中,在提高其認知水平的前提下,使其能帶著具體問題進行技術實踐,使之能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