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珂琦
(清遠市技師學院,廣東 清遠 510000)
“互聯網+”視域下,高新技術、智能應用不僅使生活更便利,也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發出了新挑戰。在技工院校中,應發揮思政教育獨特的鑄魂育人作用,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具有良好的辨別意識,避免受到外界及網絡負面信息的影響,使其身心得以健康成長。為此,需提升思政教學的水平與質量,加強學生的自尊、自律、自省意識,培養他們的綜合素養,使其不僅具有一技之長、促進匠心筑夢,更應幫他們建立崇高的理想、完善的人格,為新時期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培養優秀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教育現代化進程加快,更加注重全面發展。在很多技工院校,思政作為公共課程,受關注程度多有不足,難以發揮學科育人優勢。究其原因,首先隨著技工院校思政教育革新,不僅需豐富學生的思政學習體驗,更需使其與教學管理相融合。由于有的院校對“智慧管理+思政教育”認識不足,未能在教學管理中發揮思政的導向作用;其次,教學管理理念落后,仍以教學成績評定學生的能力強弱,重視專業技能教學與就業率,忽視學生綜合素養發展、使其難以真正的吸收和掌握思政知識。不僅導致創新施教流于形式化,教學管理也存在缺陷;最后,缺乏教學融合意識。相較于高校的課程思政體系建設,技校思政教育也應聚焦“教學滲透”問題,使思政教育更加接地氣、廣受學生的喜愛和關注,并對其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理論與實踐的協同,提高學生的理性認知、服務意識、奉獻意識,使他們形成工匠精神、愛國情懷和制度自信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與提高渠道、讓其不斷豐富自身的思政知識體系。
傳統技工院校教學管理方式帶有一定強制性、單一性缺陷,導致師生間有著難以跨越的鴻溝。為提升技工學校的思政教育實效性,教師不僅應具有良好的專業水準、提升自身的施教能力,還應發揮思政教育的價值引導作用,讓學生在做中學,使其理解思政學科的內涵。同時,校方領導應對思政教學管理工作開展投以高度關注。例如:一方面應給予行政支持,可輔助教學活動開展,構建“云平臺”,促進學生的綜合學習,并可進行作業上傳與教學答疑等;另一方面應對信息化教學管理進行適度補貼,確保教研工作的深入推進,使思政學習與教學管理能夠深度融合。此外,可申請省級課題研究項目,助力思政教學管理縱深推進,促進對新教研成果的有效轉化、形成新型的教學管理模式。在促進思政與教學管理一體化建設過程中,使思政基因滲透到日常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當中去。
為使技校思政教育發揮“壓艙石”作用,教師還應積極創新教學管理形式,實現課程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引導育人的有機結合。例如:避免枯燥地進行理論知識講授,讓學生進行死記硬背,教師可依據施教內容的特點,結合時政要聞、社會熱點、國際新聞,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優勢,促進學生在關注行業發展動向、進行新政解讀的同時,理解理論知識、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與先進性。此外,可發揮慕課輔助教學的作用,促進學生自主觀看,并可進行班級學習打卡,助力教學改革。
重視思政教育寓教于樂。只有讓技工院校的思政教學活起來,才能夠入腦入心。為此,使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氛圍的構建相融合,健全育人體系、關注學生的思政學習感受。例如:促進思政教學與職業發展相結合,組織主題演講、辯論及評述活動;重視社會實踐,促進學生的知行合一、認知升級。
總之,為提升技工院校思政教育有效性,以便形成校本特色、使教學管理更具方向性及促進施教創新,需要思政教師升級教學理念、構建生本意識。從而,一方面使思政教育不斷的與時俱進、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發揮思政導向優勢,使學生關注行業發展新動向、國家新政與時代發展新趨勢,具有堅定地政治立場。從而,在明晰教學管理方向的同時,提升學生思政核心素養,使其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個人的夢想、奮斗目標融入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