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崇左市大新縣雷平鎮(zhèn)車站村完小,廣西 崇左 532312)
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鄉(xiāng)土文化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學生可以借助教師的幫助充分理解鄉(xiāng)土文化的內(nèi)涵,有效提高學習效率,既能弘揚我國優(yōu)秀的文化,又能讓學生對優(yōu)秀文化產(chǎn)生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同時可以充分發(fā)揮小學語文教學的積極作用。此外,教學應結合生活實際與時代發(fā)展,注重多元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運用擬人手法對動、植物習性進行描寫的課文,在進行此類課文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已有的感知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充分調(diào)動起來,先讓學生到郊外進行細致觀察,有意識地在班上組建興趣小組。教師和學生一同開展實踐探究活動,給予學生引導,讓其展開觀察、實驗和記錄,針對記錄、實驗報告進行研究,積極探索大自然的奧妙。
例如,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完本課后,可以為學生布置這樣一個家庭作業(yè):晚上在燈下對小壁虎進行觀察,和課本描寫小壁虎樣子的文字進行比較,有什么獨特的發(fā)現(xiàn)沒有?對小壁虎怎樣吃蟲進行觀察,觀察小壁虎尾巴斷了后的表現(xiàn)。通過幾天的觀察,每個學生都寫了觀察日記,內(nèi)容多姿多彩。通過觀察,學生驚喜地發(fā)現(xiàn)小壁虎身上蘊含的學問還有很多,從而學習到了更加豐富的知識。此外,教師還應和農(nóng)村的特點相結合,在春耕、秋收的時候,鼓勵學生到田間地頭對大人們是如何耕地、播種,如何收獲各種農(nóng)作物進行觀察。在假期的時候,讓學生和父母一同到田間干活,身臨其境地感受勞動者的辛勞。在語文課堂上對勞動情況進行匯報,學生們表現(xiàn)十分積極……只有讓學生親身參與勞動,他們才能深刻理解收獲的不易,同時學習信心也增強了。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有古今中外經(jīng)典的篇目,蘊含有想象空間和情感道理。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這些內(nèi)容進行深度挖掘和二次開發(f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文章內(nèi)容,有利于學生提升文章的理解能力。
比如寓言故事《狼來了》中“然而,他喊破喉嚨,也沒有人前來幫忙。”作者并沒有直接寫明為什么沒有人來幫忙以及牧童最后的結局;在古詩《夜書所見》中一句“知有兒童挑促織”省略了兒童捉蟋蟀的過程;《尋隱者不間》一詩中也省去了“松下間童子”的具體內(nèi)容。這些都是教材中可開發(fā)利用的“空白之處”,屬于課程資源的隱性資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首先應當以教材為主要依據(jù),然后將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有效結合,開展多樣化的生活化教學活動。
比如,在教學《菜園里》一課時,教學導入以談話的形式提間學生:“同學們,你們平時都喜歡吃什么蔬菜?這些蔬菜都是怎么來的?”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詞,然后讓學生選擇一種自己最喜歡的蔬菜,介紹它的特點,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后拓展延伸,平時接觸的蔬菜瓜果,還有很多很多,引導學生互相合作,畫一幅“蔬菜瓜果園”的畫。
小學階段,學生的校外生活主要包括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自然生活,無論是哪一方面的校外生活類型,都能夠成為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效資源。比如說,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環(huán)保活動,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可以撿一些可利用的垃圾等;做“安全小達人”,利用假期時間,與城市交警部門聯(lián)系,在家長的陪護下做交通安全管理員;參加學習小組,家長帶領孩子參加一些課外的學習小組,讓孩子多與其他小學生接觸,提高孩子的溝通能力。這些教育實踐活動,都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學與做、說與寫”。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效開發(fā)應當基于學生本身及其學習活動進行。
比如,在教學《狼和小羊》這一課時,這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故意找了三個借口要吃小羊,小羊據(jù)理爭辯反駁狼的故事,學生們在對話過程中圍繞著“小羊最后的命運”展開,然后感受小羊的聰明,狼的本性是兇殘的。但是也有學生會說“狼很聰明、很厲害”,這是由于學生從《動物世界》中認識到“狼的生存本領強,具有協(xié)作精神”等許多“狼性特點”,這不正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對課程資源進行有效開發(fā)嗎?
網(wǎng)絡資源的呈現(xiàn)方式是多姿多彩的,它有圖文并茂的閱讀信息,也有形象生動的教學視頻,更有豐富多彩的學習網(wǎng)站,并且這些資源幾乎都是對外開放、可以隨時獲取的。因此,在語文知識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jù)教學需要靈活地選擇恰當?shù)慕虒W資源,輔助學生進行知識理解與記憶活動,降低語文學習難度,提升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的獲得感,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興趣。
例如,在賀知章《詠柳》一詩的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組織課前預習活動的:首先,我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搜集網(wǎng)絡學習資源制作了本詩重點、難點講解微視頻。然后,我將該視頻資源連同其他教學資源一起利用網(wǎng)絡信息交流平臺分享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預習詩歌《詠柳》,并在預習結束之后完成預習情況調(diào)查問卷。在課堂教學之前,我會根據(jù)調(diào)查問卷反饋的后臺數(shù)據(jù),適當?shù)卣{(diào)整教學方案,確保教學的針對性。
總而言之,教師應有效利用閱讀教學中的課程資源,使閱讀教學更加生動,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掌握閱讀技巧,從而提高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