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豐縣者相鎮初級中學,貴州 貞豐 562200)
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學美術教育的地位更加舉足輕重。更多的家庭重視對孩子特長的培養,從小就比較重視對孩子藝術素養的熏陶。從校園氛圍的形成來看,重視美術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也有助于學生主課的學習與日常放松;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來說,重視美術教育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但是現如今在中學教學環境中美術教育受到的重視依然不夠,在很多實施方面存在缺失,還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將情感教育滲透到美術教育的各個環節。下面我們就從情感教育的定義、意義、當下美術教學中面臨的問題以及改進策略等幾個方面去探討,在中學美術教育中如何能更好地實施情感教育。
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是每位教師教學開展的調化劑,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賦予課堂濃厚的文化底蘊,通過教學設計的編排,發揮學生創造力,是美術課堂效果更佳,此外,大自然的神秘感染著這個世界,在相關部門領導的支持下,教師可帶領學生進行戶外寫生,觀察植物的生長生存條件,查看昆蟲世界的奧妙,追尋空氣中凝結的美妙,當學生在觀察的同時,教師除了加以引導還應該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向學生傳導一些自然領域的不可觸碰點,比如野外蜜蜂不能用手直接去觸碰,含羞草在接觸到人的皮膚后會立刻合攏葉片等等,講授此類課本知識涉及較少的知識點,豐富其生活知識經驗。加深對美術知識把握的更深,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
中學美術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教學,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溝通。尤其面對班級中對于美術作品學習缺乏積極性的學生,教師需要格外的關注這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學生最大程度的幫助。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需要注重在課堂之上和學生進行溝通學習,還需要利用學生的課余休息時間和學生進行溝通,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和知己。教師在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時候需要運用教學的藝術,對學生投入自己的情感,讓學生對于自己的教學產生信任感,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喜歡學習美術知識,才能夠提高自身的情感道德品質。例如:教師在對待學困生的時候,可以首先關注學生的生活,在學生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的對學生提出幫助,然后借助相關的事件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對自己產生信任感,這樣才能夠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在中學階段,全面地開展美術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形成較為完善的學習體系,還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術觀念,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美術素養和美術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但在實際的美術課堂教學當中,受到教學因素和學生理解能力的影響,即便班級當中的學生統一接受教師的美術教學,但所產生的情感問題和學習問題卻各有不同。若教師不采取有效的方法解決相關的問題,將會加速班級當中學生美術水平的兩極分化。基于此,為了更好地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地消除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矛盾,教師可以科學地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來代替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美術鑒賞學習。首先,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了解學生的情感特點和美術水平,科學合理地將6-8 個學生劃分為同一個美術合作學習小組,根據小組學生的個性和共性為學生安排一系列的美術實踐活動。然后,采取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實踐過程當中,并鼓勵學生不斷地進行創新和創造,要求學生借助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美術知識來解決相關的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美術經驗和繪畫技巧,并鼓勵學生借鑒其他學生好的學習方法。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和內涵,而且能全面提升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舉一反三能力。
美術是一門來自實際生活的藝術。因此,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教育時,應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將情感知識融入美術教育。美術教師除了要在課堂中教導學生外,還應將學生帶到室外,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熏陶學生的藝術涵養,并慢慢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融入所學的美術知識,從而完善情感教學,使學生的情感向更好的方向轉變。此外,教師還可以將一些生活中的藝術實物帶到課堂中,充分發揮生活化教學的作用,讓實際生活和美術教育更好地融合。生活家化教學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還能較好地提升其實際操作及動手能力。
新時代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巨大的提升,人們開始對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而美術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在人們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美術教育更加需要得到重視,其影響力也應當不斷擴大。新時期所有的中學基礎教學中應該對美術課程教學予以重視,讓情感教學模式融入到美術課堂的教學中來,通過這一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樹立爭取的審美觀,培養學生的美學素養,讓學生去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提升所有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我國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