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新 陳寶忠
(沙河營小學,河北 保定 071700)
綜合性學習是當前我們現代教育發展的一個新趨勢,更是我們美術教育所突破的難點所在。那么我們農村的小學美術課堂與綜合實踐課程怎樣有效地整合與創新,成為了我們每一位美術教師所探索實踐并值得深思的問題。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美術新課程標準從美術學習方式出發,劃分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其中的“綜合·探索”就是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其應用價值是強調美術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加強跨學科教學的研究與整合,使美術真正服務于社會。而綜合實踐課程,它是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轉化為活動主題,通過探究制作體驗等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跨學科實踐性課程。
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它們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既有學科的整合,又要突出創新能力的發展。結合我校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我們充分利用本校教學資源,開展的內容不斷深化,對其也有自己的認識?,F在從對學生學習的需求、運用的知識技能和學生的成果展延三方面做以下分析。
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這個主陣地充分展現了學生對學習需求的欲望,對學生需求的滿足與否,直接關系著課堂的學習效率。
農村的小學美術與綜合實踐教學的內容更應貼近農村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抓住教材與社會生活相通的內容進行探究學習,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以貼近學生生活題材為教學中心,把美術學科與綜合能力相互交叉與融合。
例如學校開展的《中國夢·足球情》。課前讓學生收集足球知識,了解了足球是最早起源于我國漢代時期的一種球類游戲——“蹴鞠”。所以我校借助校園花壇中種植的紫藤以及道路兩邊的一些矮柳,割下多余的荊條,學習制作“鞠”的方法。從收集知識,到欣賞“”鞠,再到學習手工編織,最后開展以“蹴鞠”為主的校園活動。把美術審美知識與綜合實踐技能課程緊密聯系在一起,就地取材、把握技能、參與活動,滿足于農村小學生學習的需求。
教學中知識技能的融會貫通是向我們美術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同一主題下,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分別設計各年級學生學習的教學目標,在特定目標設計中掌握其知識技能,并能結合教學實踐發揮它的靈活性和獨特性。
例如:我校在開展《清明祭》的活動時,依據主題內容我校分別設計了制定活動方案,溯·清明:以班級為單位,網上搜集“清明節”的起源、制作工藝、傳承的意義等相關知識,整理形成方案,制作文化展板,以備文化節交流;祭·清明:在學校組織下,學生完成網上祭英烈及北后臺祭掃活動;繪·清明:在美術教師指導下,各年級各班完成清明節主題畫創作;話·清明:在語文教師指導下,學生完成清明節習作創作。整個活動過程組織各單項及綜合評比。教務主任、班主任圍繞主題布置櫥窗、板報、樓道文化等,選優秀文章、書畫作品和活動照片編入《丫芽》,以展示活動成果。
在繪·清明時,以本主題為首要分設了三個小主題,三年級以繪畫形式,四五年級在紙盤上以詩配畫的形式,六年級運用吹塑紙粉印版畫的方式來分別創作。各主題又表現出各個不同層次技能的運用??紤]三年級孩子年齡較小,就以簡單的兒童畫來表現清明,選取內容廣泛,可人物可景物。四五年級同學要求在技能上稍加難度,范圍也有所減少,以詩配畫的形式出現,并要求在紙盤上操作。這是在掌握繪畫知識的基礎上,又運用特殊的工具突出主題。對于六年級的孩子來說,局限于吹塑紙粉印版畫的創作,在比較細致的刻畫上增加了難度,由刻版到印版,把握好美術繪畫的基本技能,又要再印版過程中靈活運用壓印的技巧、字體的反面刻制等技法。美術課堂與綜合實踐課程的知識技能,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發現探究相互融合,并運用多種技能方法進行表現,創作出有個性的獨特的作品進行展示,致力于對學生的實踐操作及美育情感體驗,使得孩子們的興趣濃厚,這也是將學生的親身實踐、創新觀念、能力發展轉化為具體成果。
教學課堂上學生完成的成果,我們按照常態課的教學環節,在課堂即將結束時進行多元化的評議,運用自評、互評、自由評等多種不同的評價方式,來評定學生的作品,找出成功之處與不足點,再提出各自的建議使作品更加完善,到此為止一堂課就算是結束了。但是如果將作品再進行有效利用,使課堂的成果得到更廣的延伸,那么這會使活動更有價值意義。例如:我們在開展《春風吹綠我們的校園》時,孩子們將精心繪畫的寫生植物作品進行裝裱后,不僅在學校進行展示,而且還選取了一部分優秀作品,去敬老院進行慰問時,作為禮物獻給了那里的孤寡老人們,為他們帶去了我們的問候和祝福!這是另一種對成果的延展,既有對個性化作品的肯定,又有更暖的心意,這是在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之間建立的聯系,更展示出了我們對教學的評價,可以說這是教學活動的延伸,是將傳授的美術知識技能轉化成了一種人文精神的培養,更激發了孩子們的創作熱情,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實現一種整體的轉變。
農村小學教學課堂與綜合實踐課程,集學生需求、知識技能、成果展延于一體,在各種活動中共同形成問題意識、參與意識和實踐意識,消除美術學科原有知識體系的界限,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獲得更有價值的感受??傊?,我們一定要堅持素質教育大方向,結合學科特點,發展學生的整合創新,提高教育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