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花紅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十二小學,江西 撫州 344100)
在小學的教育過程中,現代教育已逐漸響應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進行有效的教學,在數學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這一理念的有效滲透實施亦是需要教師從多個角度進行課堂的有效設計與創建。本文則是從素質教育的各個要求角度展開分析,將其有效的應用于小學數學的學科教育中。
無論是否基于素質教育的理念,在進行授課教學時,教師都應當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這是學生有效學習的前提,亦是關鍵教學部分。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注意力集中力相對較弱,易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其無法認真聽講,并且受固化的師生關系影響,致使小學生在教師面前具有約束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基于此,教師應當創設輕松的教學環境,構建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進而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潛能,從而促使小學生得以主動的發展,自主的進行知識的學習。一方面,教師應當改善當前的教師人設,轉變嚴肅的教師形象為親和的朋友角色,進而推進教師與學生之間輕松的學習氛圍。同時,在教學模式上結合現代各種有效的資源創新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還應當做到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不以有色眼鏡區別看待不同的學生。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加強對每位學生的關心與關注,提高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全面了解并掌握學生的學習及成長狀況,進而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教育,以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例如,在五年級上冊中學習第四課《簡易方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則可在以全面了解學生學習問題之后進行區域性劃分,比如,通過了解發現班級中的學生能力大致可分為四種,進而在備課過程中則可分段進行備課,將知識的難度設計四個級別進行分層教學。進而針對性的教學引導,以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夠基于自身的能力水平在課堂中有效的獲取新的知識,提高數學的進步與學習。
在教學方法上,改革與創新是必然的趨勢,如此才能夠有效地將素質教育的培養方向得以有效的落實。在現代教育領域中教育者們提出了多種教學方式,其中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引導過程中,其效力優勢較多的則莫屬于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一來對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能夠有效地進行訓練,二來能夠促進學生主動的進行思考,同時還有效地促進學生其他綜合能力的發展,比如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等等,其中更是在探究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的推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1]。例如,在四年級下冊中學習第三課《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這節課的學習時,教師則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探究,比如,在計算“115+132+118+85”這道題時,教師則可以讓學生進行交流思考,“除課本提供的方法之外,你還能想出更簡便的計算方法嗎?”等。
事實上,數學亦是一項實踐應用性非常強的科目,其體現在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在進行買賣活動時、觀看時間時、測量具體以及計算速度等等都存在著數學元素。并且在素質教育中亦是重點針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提倡,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則可創建豐富的實踐活動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動手能力的發展,同時在此基礎上還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產生數學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四年級下冊中學習第七課《統計》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則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校園不同年齡學生的身高進行調查統計的活動,進而將獲得的有效數據進行整理,以折線統計圖的形式制作出來等。
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還提出,要培養發展學生的終身可持續性,即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以促進學生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地提升自身,并與社會與時俱進[2]。在這樣的條件下,教師的教學亦需要一改以往的教學理念,將“教給”學生學習變為“教會”學生學習,從而使得學生在離開校園之后亦能夠自主的進行自學,從而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針對于數學這一學科,教師則可將反思學習法教授給學生,即有效的利用錯誤的習題變廢為寶,進而推進數學知識的穩固性以及深化性學習,比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制作個人的錯題集的方式進行檢討學習等。
素質教育的提出為教育的可行性提出了更加科學的方案,尤其在對于學生的培養方面,更是優于過去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下自由地發揮其個性,并在此基礎上得以綜合能力的全面學習,從而使得學生的發展更加的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