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萍 葉靜 林思勤 陳嘉元
(福建經濟學校,福建 福州 350003)
長久以來,我國政府非常重視老年人的教育問題。中央提出了建立“終身型學習社會”的要求,將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重要的歷史發展重任。我國政府再一次強調了“讓人們學有所教”的重要任務,提出學習型社會是社會主義和諧背景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1]。由此可見,當前我國政府已經將終身教育問題作為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并從多個方面給予重視并從多個方面給予重視。其中老年人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在提升現代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我國老齡化問題十分嚴重,老年人口占據了較高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的整體教育水平[2];同時很多老年人的終身教育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影響了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社區的視角,在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的基礎上,對老年人接受終身教育的需求情況以及感興趣的終身教育內容等方面進行分析,從而探索社區老年人終身教育的發展策略,對提升我國老年教育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當前社區老年人終身教育內容與老年人終身教育的需求存在嚴重脫節的現象。根據對當前老年人教育內容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有30.5%的老年人反映當前社區開展的終身教育內容主要集中在講座方面,例如保健、法律知識的講座;其中有45.6%的老年人反映當前社區終身教育內容主要是娛樂團隊活動以及一些老年健身活動;有75%的老年人反映當前的社區教育內容滿足不了需求,希望進一步擴充內容形式。由此可見,社區老年人的終身學習內容只是為了滿足低層次的需求,即學習娛樂和保健知識,而針對高層次需求的活動卻很少。
根據訪談得知,一些老年人指出當前社區所進行的講座內容都是不定期召開的,學習的知識難以形成體系;在參加目的上,很多老年人是為了打發時間或增強交際,或者是滿足自身健康娛樂需求,但是更為重要的是希望通過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來提高生活質量或實現自我價值,而這一點目前是十分缺乏的。另外,進行社區老年人教育內容需求形式多樣調查。老年人認為,需要新設的社區老年教育課程包括保健(老年保健、醫療保健)、繪畫、舞蹈班、網絡知識教育、心理健康咨詢等。
對老年人終身教育參與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75.6%的老年人反映如果有繼續教育內容,表示愿意參加,只有24.4%的老年人表示不會參加。進一步對不會參加老年人教育的老年人進行深入訪談,結果表明他們不想參加的原因主要一是因為身體狀況不允許,二是時間不夠,三是終身教育內容沒有吸引力,影響體驗效果,他們提出要豐富終身教育內容,例如一些的潛在需求表現為興趣和特長方面,保健、廚藝、專業技能等更能受到青睞。
一是供需矛盾突出。目前,社區老年終身教育供給嚴重不足,未來供需矛盾可能更加突出。在走訪社區的過程中發現,由于辦公場所的限制,很多社區不具備開展老年人終身教育活動的資格。在農村一些社區中老年教育培訓就更為稀缺。
二是一些老年人終身教育意識有待提高。調查過程中,盡管有較高比例的老年人表示如果有繼續教育培訓,大多數老年人表示會參與。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老年人的終身教育意識還不是很高,尤其是在農村地區有65.4%的老年人表示自己對老年終身教育內容并不了解,也沒有參與的欲望,農村社區老年人普遍缺乏終身教育意識。
三是課程設置和師資隊伍建設問題。社區老年終身教育課程設置以講座為主,缺乏深入系統的知識傳授。系統的培訓課程很難照顧到每一位老人的學習進度,小班化的終身教育和系統化的終身教育需要改進。在社區舉辦老年終身教育時,由于社區工作人員有限,往往缺少社會工作者,因此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往往難以兼顧老年人的個性化和精神需求。
根據需求理論,老年人終身教育需求呈現多層次表現形式。這就要求教育要首先服務于基本生理需要的衣、食、住、行等教育方面;其次則是更為豐富的精神類文化生活,基于老年人需求性的差異,應該開展多層次性的老年人教育內容,對老年人進行不同形式的教育,以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3]。社區作為老年人集聚的重要載體,社區教育對老年人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例如可以以社區文化為載體,發揮文化教育以促進知識傳播、娛樂功能,傳統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等功能。同時還可以通過弘揚民族文化、崇尚科學、社會和諧等文化教育主題,形成社會主義正能量教育與傳播。
社區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動最集中的地方,從規模上看,老年教育應向社區傾斜,這是一種小規模、多層次的模式[4]。另外還可以進一步提升教育層次,成立社區學院,老年人和年輕人一起參與,增強學習和交流機會;另外對于一些有特殊、專業或更高層次需求的老年人,也可以直接進入正規的老年大學或其他層次的學校機構學習。這樣既可以避免建設老年特殊教育學校的浪費,也可以讓老年人更好地與年輕人交流,通過晉級式老年人終身教育體系以豐富教育內容。
傳統的教育手段要求所有來上課的人都要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上課,這必然會使一些老年人無法參與教育。因此,我們應該采取一些現代教育的措施作為輔助教育手段。在線教育與線下教育相互結合,豐富了現代教育手段,可以為促進老年人終身教育而服務。如今,電視廣播已普及到千家萬戶,建立專門的老年教育項目或頻道,老年教育可以迅速普及到全國,成為一種經濟實用的教育手段。當然,我國針對老年人的電視節目很少,作為一種有效的老年教育手段,未來還需要進一步豐富內容。
近年來,互聯網已經成為一種新興教育手段,資源共享是其一大特點。利用網絡進行教學有便利化、自由性和靈活性等重要特點,可以拓展老年人終身教育手段、目前,一些條件較好的生活區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網和APP,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開展老年教育活動[5]。在走訪調查中,我們發現了一些社區通過發展老年人自主學習團體,鼓勵老年人通過開展各類藝術、休閑、生活養老類課程活動,以豐富老年人的學習內容,同時也改變了一些老年人的學習理念,實現了老年人學習方法的創新。例如,一些社區組織開辦老年人讀書會、小劇場、經驗分享、智慧分享、實踐教學會等活動。同時他們還針對老年人教育專題開展了網絡教學、QQ 聊天群、微信課程等自主化學習,老年人通過相互交流進行知識交流。一些老年人還通過“收徒弟”、“作老師”等形式,鼓勵和幫助青年人成長。很多老年人反映該類活動非常有意思,也很有價值。當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參與到這種學習活動中。
老年教育課程計劃的制定要緊密結合老年人的生活和社會實際。由于老年教育目標的多樣性,老年教育的內容也應多樣化。目前社區所開展的老年教育課程主要集中在休閑教育和健康教育等兩個方面,例如一些高檔小區通過開展老年醫學,書畫大賽,詩歌朗誦等活動,極大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老年人反映該種教育內容依然比較單一,應該結合老年人的時代生活發展進行教育內容的豐富。
在當前信息快速發展與爆炸的時代,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老年人也要適應新時期的信息變化特征[6]。如大多數老年人反映在退休之后難以適應當前的生活節奏,出現心理障礙,因此老年人終身教育課程內容可以從心理教育這方面出發培育老年人健康生活適應感。同時開展旅游、佛學文化、文藝能力培養、“老幫新”公益培訓等活動豐富老年人生活空間。例如在具有一些地方特色的社區教育中,老年人終身教育培訓融合了社區特色課程,通過對當地特色文化、產業文化、自然景觀等多元文化的傳輸,老年人參與到社區特色教育活動中去積極傳播地方文化資源,激發了大量的老年人參與熱情。
另外,有47%的受訪老人仍肩負著教育未成年人的重任。如果他們掌握了一定的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因此關于兒童教育發展的知識也應該成為老年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教育目的,增加老年人再就業職業培訓也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內容。調查顯示,一些老年人希望退休以后可以通過打零工等方式再次實現就業,在新世紀“打零工是老年人追求夢想的一種重要工作形式”,因此,隨著退休老年人數量的增加,應該增強老年人再就業職業培訓內容,隨著老年人勞動力數量的增加,未來老年人退休后在就要將成為一種趨勢,老年人職業培訓課程的地位也將提高。
綜上,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社區老年人教育在未來必將是一種發展趨勢,也是增強終身教育體系,完善建立學習型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社區老年人教育還存在的一些問題,但是隨著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社區老年人教育必將成為促進老人教育學習的重要一環,豐富老年人生活質量,促進和諧社會的全面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