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輝
(中共重慶市長壽區委黨校,重慶 401220)
自二十一世紀以來,短短二十年間,互聯網技術在我國得以飛速發展,信息傳播途徑以及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寬、越來越廣;傳統的媒介如報紙、收音機、紙質雜志等已基本被網絡傳播平臺替代;特別是近幾年出現的微博、QQ、微信、抖音等,使人們在日常溝通和信息獲取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促進信息的空前公開和光速傳播,給人民群眾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也給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在面對網絡輿情時,如何應對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和壓力,促使領導干部必須快速適應網絡信息的變化,提升應對素養,嫻熟掌握應對技巧,坦誠處理輿情壓力,減少因網絡疫情處理不力給工作帶來的不良后果。
網絡輿情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空間中,在互聯網上流行的對社會問題不同看法的網絡輿論,是社會輿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通過互聯網傳播的公眾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熱點、焦點問題所持的有較強影響力、傾向性的言論和觀點。通過網絡圍繞社會事件的發生、發展和變化,民眾對公共問題和社會管理者產生和持有的社會態度、信念和價值觀。是以網絡為載體,以事件為核心,廣大網民情感、態度、意見、觀點的表達、傳播與互動的集合。
1.民眾參與網絡輿情積極
隨著我國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民眾通過網絡表達出了強烈的參與意識,他們可以隨時隨地的通過互聯網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抨擊時弊,聲援某人某事。特別是在突發事件發生后,網絡信息平臺就成為民眾發聲的最大平臺,所有的這些聲音通過網絡的傳播形成強大的網絡輿情,并如潮水般席卷社會,對社會輿論產生巨大影響,從而對政府管理者的政策制定和出臺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2.網絡輿情涉及面廣
自媒體時代,網絡充斥著各種不同的言論,涉及政治、民生、經濟發展等話題。不同階層、不同狀況、不同領域、不同地域的網民都能夠自由發揮,怎么寫、寫什么往往是隨意的、自發的,沒有任何約束,具有較大的自主權。而在這些信息中,涉及面廣,看似輕微的言論可能就會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誘發蝴蝶效應,再經過廣大網友的快速傳播往往會引發不必要的認識偏差和錯誤。
3.網絡輿情情緒傳染性強
網絡輿情又是個人情緒與群體情緒相互作用的一個結果。網民現實生活的壓力困惑會直接影響其網上言論的表達,網民的言論也可能會體現為情緒的宣泄。相同的情緒會相互傳染,有過同樣遭遇的網民會形成共識,并壓制住理性客觀的言論。因此,網絡輿情反映的事件可能真實,但產生的結果與當初的目的可能出現較大的偏差,甚至引發有害輿論,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時代的進步,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特別是80、90 后,乃至00 后的一代都是在網絡高速發展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他們覺得自己和70 之前的前輩比較起來,自己的思維更活躍,參與社會事務的愿望更強烈,觀察世界的方式、角度和立場都呈現出了多元化的趨勢,更渴望社會可以聽到他們的聲音,理解他們的想法。但受我國體制影響,目前在領導崗位的人群絕大部分以70 后為主,他們在接受和使用網絡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不重視網絡輿情的反應,認為網絡意見形不成氣候,翻不起大浪;往往一件事在網上已經輿情洶洶,網下主管部門卻風平浪靜,主管領導對網上輿情反應冷淡,直到事情發展到嚴重地步,才亡羊補牢,錯失良機,為時晚矣,造成工作十分被動的局面。
目前有相當一部分領導干部平時忙于工作,疏于學習,除了簡單的上網瀏覽信息外,并不善于用網絡處理工作事務,也沒有養成使用網絡辦公的習慣,更不會利用網絡信息引導網絡輿論等,所以無法從日常網絡輿情中發現問題。一些部門雖然配置有網絡信息員,但往往只注重于工作的宣傳和部門信息的發布及維護,并沒有形成一套應對網絡輿情的體系,沒有專業和固定的網絡輿情引導人員。由于相關部門和領導干部對網絡技術掌握的不足,就導致對網絡民意重視不夠,致使小事變大,放大事件后果。
目前有很多領導干部從自身和分管的工作利益出發,在工作中喜歡報喜不報憂,對外公開的信息不夠,對上瞞報信息,對內口徑一致,整個信息傳遞途徑阻塞。又自信于權利本身的威力,認為可以靠領導權威和部門權威來隱瞞和弱化一些信息,特別是對自身和分管部門不利的危機信息更是缺乏引導輿論的能力,近期明顯的例子就是在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期間,武漢市紅十字會在處置援助物資及分配方面管理混亂,紅十字會的各級領導管理思路混亂,引導輿情能力不足;導致一方面醫院抗疫物嚴重資缺乏,危及病人及醫護人員的生命;一方面紅十字會倉庫的物資堆積如山,管理無序;瞬間將自己甩入到全國人民的網絡輿論旋渦之中,最后落得湖北省的各級紅十字會領導干部直接下課的結果。當然,我們不否認此次事件中武漢紅十字會的管理確實存在問題,但在此疫情的緊急關頭,在強大的網絡輿論下,武漢紅十字會的領導仍然無動于衷,不及時補正,挽回損失,造成對社會和人民不必要的重大損失。
領導干部普遍缺乏與群眾的主動溝通似乎是目前官場存在的一個顯著問題。走群眾路線是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如何進一步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也從上到下開展了一系列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但仍然有部分領導干部沒有從思想深處理解到群眾路線的深意,自我阻斷與人民群眾的溝通交流,特別與和網上反應輿情的群眾交流。造成很多時候,網絡輿情己形成熱點,內部尚不知情;對網絡輿情不敏感,對網絡謠言沒有及時澄清或刪除;過度低估了網絡輿情的影響力,低估了網民的力量和素質,沒有將輿情應對工作放在政治高度認真對待。正面言論抓不住公眾的興奮點;形式過于八股,空話多于事實,虛話多于實話;與網絡媒體溝通不暢、致使負面報道過多;網絡輿情應對方式落后、在社會高速發展、公眾民主法制意識不斷提升的情況下,依然采取堵、蓋、封、壓等不合時宜的短期措施應對,引起人民群眾極大的反感。
互聯網給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從近年發生的一系列熱點網絡輿情事件來看,如果領導干部對互聯網帶來的問題和沖擊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應對不力,則會激化矛盾,引發公眾的不滿情緒導致危機爆發,破壞政府部門的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因此,各級政府領導干部應強化網絡輿情預警和應對意識,提升輿情應對素養。
在輿情陣地中,各類論壇平臺至關重要。一方面,它是普通民眾發聲的強大平臺,是網絡輿情的最大聚集地,網友們可以把輿情推向另一個極端;但另一方面,它也是領導干部傾聽民眾聲音、與民眾進行交流的較為快捷方便的平臺,收集民意、匯聚民智、解答民惑、引導輿情走向的一種新的方式。網絡充斥著各種不同的言論,而在這些信息中,看似輕微的言論可能就會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網絡輿情的信息源廣泛,認知能力差的某些民眾就會極易受到謠言或虛假信息的蠱惑。所以,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要具備良好的輿情素養,強化輿論預警和應對意識,防止輿情極端化。
領導干部對互聯網的使用不能僅僅停留在打字辦文、瀏覽網絡信息等對網絡的基礎操作技能上,還應具備網上輿情信息的甄別能力、網上輿情的分析能力。要有善于利用網絡獲取和把握輿情信息、利用網絡搜集和把握社情民意、利用網絡與網民互動交流等各方面能力。例如可以通過熟練掌握網絡輿情監測系統等此類監測軟件,收集社情民意,把握輿情動態。當前網絡輿情的發展是建立在互聯網技術創新基礎之上,信息傳播方式不斷更新,載體功能性不斷增強,領導干部必須高度重視主流網站新技術的應用,熟悉輿情傳播的基本技能操作。
突發事件發生后,最快幾分鐘就會有網民將相關輿情信息發到網上,十幾分鐘后就會有網站轉載,隨后網上討論就可能達到高潮。把握網絡輿情主導權的重點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方法上科學合理。領導干部要高度重視網絡輿情應對工作。同時還應注重方式的合理合法、靈活多變。要以人為本,尊重公眾的知情權,關心網民的利益、不推卸責任;對網絡輿情特別是熱點輿情要迅速核査,快速公布,贏得話語主動權;要注重把應對網絡輿情的落腳點放在解決問題上;把化解問題的關鍵落在疏導上,不回避、不掩飾,以誠懇的態度、過硬的整改,獲得公眾的理解、有效化解危機;對個別媒體誤解、捏造或惡意中傷引發的危機,要主動與媒體溝通,嚴正交涉,公布真相;對于一些尚不明朗的話題,認真觀察細心研判,低調介入冷處理,必要時可制造話轉移公眾視線;靈活選擇好應對角度,既要滿足受眾的需要,予以正面引導;又不能直接將矛頭引向己方;靈活選擇好恰當的時機,既要有利于輿情引導,又要有利于事件后續調査處理,要關注事前、事中、事后等關鍵節點上的輿情走向,不斷發布事件處置的新情況,及時回應公眾的質疑和猜測,引導積極的輿論走向。
當前世界格局撲朔迷離,特別是中美貿易戰以來,世界經濟持續下滑,意識形態領域更加多元化,思想更為活躍,網絡輿情更加的錯綜復雜,網絡放大了網民的各種情緒;再加上2020 年初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帶來的深遠影響,社會各個階層面對雙重的沖擊,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而目前社會上壓力釋放的主要途徑就是網絡,針對網絡上出現的越來越多的訴求和意見,迫使我們各級部門和領導干部要加快健全和完善網絡訴求表達機制的梳理和引導,要積極主動了解輿情態勢和輿情應對的原則,多關注相關的輿情案例,提高自身的素養,避免輿情次生災害,修復和提振政府形象。
各級領導干部要積極幫助媒體建立輿論平臺,要學會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要建立輿情管理機制;各級領導干部要樹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管理的理念,在網絡輿情的引導工作中要綜合運用法律手段和社會監督等多種管理辦法,要對輿論類型和群眾特點進行分析,加大網絡管理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對工作不斷創新,激發全社會的強大正能量。
總之,領導干部應堅持與時俱進,充分認識網絡輿情的深刻影響,把握網絡輿情的發展趨勢,正視挑戰,把網絡輿情體作為洞察和引導社情民意的窗口來對待,把關注網絡輿情當作一種工作常態來堅持,只有這樣,才能與時俱進,把控全局,開創網絡新時代良好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