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鷗
(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第二幼兒園,河北 張家口 076350)
幼兒時期的兒童,是人的大腦發育最為迅速的時期,可塑性處于人生最強的階段,同樣也是幼兒作為個體的身心健康發育的重要時期。良好的學前教育能夠為幼兒的一生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但是因為幼兒園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刻意的引導,或者部分家長對學前教育存在一些誤區性要求,導致我國的學前教育中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近幾年,更多家長把重心放在了學前教育上,對學前教育的需求產生了變相的增長,而更多的幼兒園為了能夠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迎合幼兒家長們對于學前教育的高需求,將小學化的課程內容安排進了學前教育工作中,同時將小學教育的課堂模式、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方式摻雜進了學前教育中,加速了學前教育小學化的趨勢。
在幼兒的教學內容上,各類特色課程替代了幼兒園原本的寓教于樂,教學內容涵蓋了識字算數等,并以此為教學重點,注重智力發育和知識水平的提高,忽略了對兒童的情感體驗和培養。
教學形式上,采用了小學教育的教學模式。課堂采用以教師為主的灌輸式教育為主,幼兒的學習方式通常是根據老師的示范,加以模仿。缺乏在游戲中學習成長的意識,忽略了兒童愛玩的天性,忽視兒童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管理方面,對兒童行為采取統一的、絕對的行為規范管理制度,按照小學教育的管理標準對幼兒進行管理,同時并制定相應的水平評價標準,忽略了兒童的自主性和主動性,不能夠給予兒童相應的自主探索的空間。
造成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的原因眾多,主要包括社會環境、幼兒家長、學前教育機構、幼兒教師、社會市場規則、政府、教育體制等。幼兒家長們因各種原因,多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愿景,并因此對孩子產生一些不合理的較高的期望值,附加發展要求。學前教育機構在此基礎上,為應對強烈的市場競爭機制和利潤體系,將小學教育內容和模式引入到幼兒園教育內容及模式中,以滿足家長的需求。這種幼兒園運行體制下的部分幼兒教師質量參差不齊,缺乏正確的學前教育理念,專業素養較低。受應試教育的殘余觀念影響,幼兒自入園開始便要準備幼升小等各類考核機制,學前教育始終擺脫不了小學化的局限性。而政府在出臺制定相關政策對學前教育進行指導的同時,很難建立相應的監督管理機構,無法全面地為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
學前教育小學化,是一個揠苗助長的過程,對兒童的心理、身體、人生發展都有著不同程度上的消極影響。學前教育小學化不能遵從幼兒生理及心理的發展規律,大腦以及神經系統的發展都會受到影響。雖然可以在幼兒受教育的起步階段表現出超乎原本的發展水平,但是灌輸式教學方式,會削減幼兒的學習興趣、容易讓幼兒產生厭學情緒和過大的學習壓力,限制幼兒個人潛能和創造性的發揮,導致幼兒缺乏自我思考自我探索的能力,不利于幼兒的長遠發展。
同時,幼兒教學小學化背離了保育為本,兒童中心論的理念,違反了學前教育的規律和原則性,側面導致學前教育事業的經濟利益化,反向拉低學前教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創新力。兒童無法得到科學的教育,幼兒教師缺乏進步的積極性,造成兒童與教育的雙重資源浪費。
政府在學前教育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近年來,政府對于學前教育的投入日益增加。對于學前教育中出現的“小學化”現象,教育部制定了各類規章制度進行約束和指導。在《3-6 歲兒童與學習發展指南》等相關印發文件中,明確性為幼兒園教師以及家長提供了一個明確的科學的育兒標準。
但是因學前教育的特殊性,政府無法對學前教育做到及時有效的監督。因此作為政府,除卻在宏觀層面上印發《科學保教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十不準》等各類條例準則,同時應該制定相應的具體的實施規則,考核機制和評價機制等,構建幼兒園質量監督體系,從根本上制止學前教育小學化的進一步拓展。
作為幼兒家長,在學前教育的過程中負有引導性責任。為了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家長自身應該樹立科學的兒童觀以及正確的育兒理念。要充分意識到兒童的個體行為性質,尊重個性,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幫助幼兒得到全面發展。
為應對學前教育工作的挑戰性和復雜性,幼兒教師需要正確認識到幼兒的獨特性。注重對幼兒個體的觀察和了解,及時與幼兒家庭溝通。同時需要不斷學習,參加專業培訓,吸收最新最科學的教育經驗,進行自我反思,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增強自身的專業知識儲備,以提升自身教育水平,促進學前教育的科學化。
學前教育是啟發性的教育,是全面的整體性的教育。健康的科學的學前教育需要同時促進幼兒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同步發展。
全面開展對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的預防和制止工作,不僅需要政府進行相應的宏觀調控,更需要鼓勵學前教育的主體發揮其能觀主動性,幫助幼兒教師及家長在一系列綱領性文件的指導下,樹立正確的科學的育兒理念,進一步開拓其自身所有的內在驅動力,確保學前教育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