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芳
(南昌市第十四中學,江西 南昌 330029)
學習新的課程理念,我們更能夠認識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是科學的理念,是值得我們在教學中將其作為指導思想,并且進行有效的探索實踐的理念。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導之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是我們在角色身份定位方面要把握的基本原則。高中地理教師要從自主探究學習的效果、方法、設定等方面體現出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鼓勵和支持,在人才培養學科教學活動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作為新的課程理念之下的高中地理教師,我們要積極地進行思想上的轉變。傳統中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高高在上的權威觀點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主體性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所以,這一方面是角色地位身份的變化,另一方面也是教師在合理處理自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科教學內容以及學生與學科內容之間關系的體現。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在學科學習的過程中,借助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借助主體主動建構的活動來進行。
新課程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這樣也將地理課堂教學中的“課堂”變得廣義化,不僅包括一般意義上的傳統課堂,還可以包括網絡、社區、野外的課堂,這就給了地理教師更廣闊的操作空間。各種實物直觀的學習方式,再結合課堂之內的理論學習,學生對于地理學科知識掌握得會更加系統,并且具有更強的情境適應性。
對于高中地理的學科學習來說,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得到鼓勵和賞識。他們雖然具備一定的學習自主性,自我約束能力也越來越高,但是來自教師的肯定和鼓勵,也會讓他們精神上得到更多的滿足,從而也有助于他們在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增強學習的外部動機。
學生在地理學習中,有的學生學習成績較好,稱之為優等生,而有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則不太理想。針對這些學習成績不理想或不達標的學生,教師應該采取一定的策略,讓學生能夠發揮自身的特長,從教師的鼓勵中增強對地理學科學習的自信心。每個班級中都有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得比較消極被動,甚至是懶惰。很多時候教師會干著急卻沒有辦法,因為學生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教師要從造成這些學生成績差的原因入手,尤其要特別注重了解他們內在的心理原因。例如,很多的學生不僅在地理學科中,在其他學科上也沒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難以確立,主體內在的動機也幾乎消失了。他們可能在學習中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了懷疑,對自己是否能夠學好這門學科的知識,達到自己理想的目標心存懷疑。
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僅要關注教給學生什么樣的知識,以什么樣的方式來進行傳授,也要關注學生是否有足夠的學習技能來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強調,學生是獨立的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學習的能力非常重要,而且他們也要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與競爭。因此,學習效果的提高,一方面需要教師在知識傳授方面做到更加科學高效,另一方面也要學生掌握必備的學習技能。兩者都不可缺少,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夠不斷地獲得成功的經驗,從成功的經驗中進一步提升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可以在地理學科的學習中得到更多。
高中地理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要尊重學生的具體學情,尊重他們在地理學科學習中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經驗技能,尊重他們在學習中是否能夠以高效的狀態投入進去。
對于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來說,學生缺乏相應的經驗,但是教師可以傳遞學生一些好的技巧和方法。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思考同樣的學科內容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教學,效果才會更好;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才更容易產生興趣,更容易對這些知識進行理解和建構。因此一門學科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積極付出和創新。更需要教師真正圍繞著學生這一中心來進行創新改革。學生的需要是教師要敏感覺察的部分,只有真正理解了學生的需要,教師才能夠有效地提升為學生學習服務和提供資源的意識。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改革工作只有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讓改革取得實際的效果,否則會離學生越來越遠。想當然的改革措施不但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
總之,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讓我們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以及他們自我實現的潛能,讓學生能夠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得到教師科學的指導以及豐富的資源。要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主動建構知識體系。高中地理教師要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創新的思維和扎實的學科能力,這是我們每一個地理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若我們的教育為學生的生存和發展打好了基礎,那我們豎起的就不僅是地理教學的一座高樓,從而讓素質教育改革取得更大的進步和成效,也為祖國輸送更多高素質的地理學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