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湖北省鄖西縣城關鎮紅廟小學,湖北 鄖西 442600)
小學是素質教育的初始階段,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不斷深入實施的背景下,僅利用傳統的理論教學方式開展教學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無法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因此數學教師應該提高對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視程度,通過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計算效率和質量。
傳統的應試教育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所以為了提高教育質量,我國開始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更為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以及核心素養的培養,其中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當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符合素質教育及新課程改革要求的【1】。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比較差,所以目前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不是很高。而小學數學教學中涉及到了很多需要計算的內容,比如一年級下冊當中有《10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年級課本當中有《表內乘法》《表內除法》《有余數的除法》等內容,這些都要求小學生具備一定的計算能力。如果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很差的話就會影響到數學教學質量,而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都需要學習數學,且后續的數學學習會越來越復雜,計算能力是一種基礎能力,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能夠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同時,通過計算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只有對某事感興趣才愿意做,所以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對計算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計算當中。首先,教師需要豐富計算教學的方式,為教學增添趣味性。①教師可以開展游戲教學,吸引學生。比如說,在學習《10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玩一個“算25”的游戲,也就是讓學生利用100 以內的數字通過加減等方式算出25 這個結果,比一比哪一組的學生算的又快又準確,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進行數學計算的興趣,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與競爭意識【2】。②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的方式開展計算教學,將學生引入到一個情境當中,激發學生興趣。其次,教師需要將計算教學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單純進行數字計算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也無法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計算在生活中的作用,所以教師需要增強計算教學的生活性。比如說,教師在講解加法時,可以給學生設置一個生活情景,即小明去超市買東西,一瓶可樂3 元,一袋面包5 元,一斤水果12 元,那么小明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錢?這樣學生很快就能夠將結果計算出來,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計算在生活中的價值。
良好的計算習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如果學生存在審題不認真、書寫錯誤等情況的話會影響到計算結果,所以教師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第一,需要讓學生學會認真審題,正確理解題意。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計算題目,讓學生在一兩分鐘之內進行審題,之后再挑選學生進行題意的講解,看學生的理解是否正確,若不正確需加以糾正。第二,需要讓學生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慣。可以多讓學生練習如何列算式,如何書寫數字,確保書寫過程沒有錯誤。第三,需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通過驗算可以讓學生更準確地理解題意并及時發現計算中的錯誤,所以教師需要加強督促,讓學生在計算之后進行驗算,看兩次計算結果是否一致。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全面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筆算,也要提升學生的口算與估算能力。首先,需要讓學生學會口算,這樣可以提高筆算的效率。每次上課時,教師可以抽出5-10 分鐘的時間給學生出幾道口算題,按照座位讓學生輪流進行口算【3】。當學生習慣這種模式之后,教師可以多出幾道題,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算出答案,長時間下來學生的口算能力會有大幅度提升。其次,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題目要求明確估算方法,讓學生學會利用估算解決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每隔一段時間進行歸納總結,比如說可以一周總結一次。在一段時間當中,學生會完成大量的計算題,這時教師就可以分析學生的計算情況,看學生在哪一方面容易出錯,對這一方面進行重點講解。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每一次出錯都要找到錯誤原因并將錯題記錄下來,讓學生進行歸納總結。
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但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數學教師的長期堅持。數學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對計算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加強口算與估算訓練、及時歸納總結,從而優化學生的計算思維、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