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璐平
(浙江省嵊州市蓮塘小學,浙江 嵊州 312400)
合作學習是指以學生為主體,由多名學生共同交流、討論和探究所進行的姿勢學習方式。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合作學習模式被廣泛應用到各個學科當中,并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教學效果,其中以小學數學的課堂應用最為突出。從小學數學知識角度來看,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能夠達到集思廣益的目的,這可以讓原本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真實,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由此得以提升。為了進一步實現對學生的有效教育,實現小學數學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做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數學課堂當中的開展研究很有必要,文章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探討。
科學的配置小組成員是小組合作學習教育模式開展的重要前提。教師作為課堂教學設計者與負責人,其必須要能夠通過日常教學活動與學生之間的相處、交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興趣水平、性格特點,并對這些內容進行分析,最終根據學生的不同成長需求,為他們搭配合理的搭檔,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有效開展打下基礎。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小組成員需要控制在3-5 人左右,太多容易亂,太少則無法體現合作的價值。另外,教師要盡量保證各合作小組之間學習能力的平衡性,因為各小組之間具有競爭性,只有保證學習能力的平衡,才能讓具有積極效果的學習競爭產生更大的驅動力。
完成合作學習后,教師要為學生布置合作學習任務,因為小學生更喜歡具有趣味性的東西,所以教師要盡量做好對任務的趣味性布置,由此來達到最佳的探究興趣激發效果。例如在進行《可能性》的教學導入時,我就為學生設計了“摸球游戲”。游戲中,我為學生準備了一個紙箱,里面有紅、黃、藍顏色小球各一個,各小組成員輪流進行摸球(摸完放回盒子中),并進行所摸出小球顏色的記錄,看各小組能夠在第幾次摸出黃色小球。在游戲中,有的小組第一次就摸出了黃色小球,有的小組摸了五六次也沒有摸出黃色小球,這讓他們有些泄氣,但又有些不甘。之后,我將該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思考并探究,為什么每個顏色只有一個且只有三個球的盒子中,有的學生五六次都摸不到黃色小球,趣味合作學習任務由此得以布置,學生的探究興趣也因為游戲而獲得引導,這為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帶來了重要支持。
在完成合作任務布置后,數學課堂就進入到合作學習階段,為了保證此階段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即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自己不在對學生進行任何的指導,以避免對他們的合作學習思維和進度造成干擾,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有效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例如在進行《多邊形的面積》一課教學時,我會來回觀察各小組的合作學習進度,但并不對他們進行任何的語言和行為指導。我發現有的小組成員的互動交流非常流暢,對多邊形面積的探究學習效果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果。但有的小組互動交流較為不暢,大家都是自顧自地在研究和學習,這讓合作學習失去了價值。我將這種現象予以記錄,并準備將其作為接下來互動討論環節的案例,由此來實現對各小組學生的指導。正當小組合作學習快要接近尾聲時,有小組成員主動想我求助,盡管他們絞盡腦汁,但他們仍舊沒有探究出計算多邊形面積的方法,這讓他們非常苦惱。針對這一問題,我建議他們用手中的七巧板去進行拼圖游戲,著重觀察七巧板拼組完成后,各板塊之間的連接狀態。在我的引導下,學生進一步進行了探究,最終發現了輔助線在計算多邊形面積環節中的作用,他們的問題因此迎刃而解。
互動討論是小組合作學習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為學生提供了學習經驗交流的機會,也是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關鍵環節。通常情況下,我在小組合作學習后,都會為學生預留至少5 分鐘的互動討論時間,以確保他們能夠與同學們進行充分且有效的互動交流。在學生互動討論的同時,教師還需要通過課堂訓練來測試各小組的學習成果,并將自己在課堂巡視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問題說出來,幫助學生解決他們的學習問題,并進行知識的查漏補缺,例如在《多邊形的面積》一課教學中,我就將某一小組溝通不暢、各自為戰的問題予以舉例,并讓他們意識到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就在于通過與他人的學習和配合來完成知識學習,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因為“三人行必有我師”。最后,我會對學生們的課堂表現進行互動交流,讓他們發現和感受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付出能夠被教師所關注和認可,由此來實現對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培養,為他們的數學學習進步帶來助力,也為他們數學素養構建帶來助力支持。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研究,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還能夠培養他們的知識探究能力,這對于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負責人,其必須要進一步做好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全面了解,并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模式的設計,保證學生可以通過與同學之間的協作、互動,來完成對數學知識的探究,由此來進一步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為學生的數學素養構建打下良好而又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