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玥
(江蘇省射陽縣長蕩初級中學,江蘇 射陽 224300)
培養初中生的興趣可以調動其積極性,形成自我探索知識的能力,減少傳統教學中“厭學”的現象。在初中教學過程中,多是一些數字、公式,看起來枯燥乏味,有效培養數學學習興趣,才能讓初中生愉悅的學習,用心感受數學知識,從而不斷提高數學能力和水平,在興趣引導下逐漸培養數學核心素養,提高數學成績。其實,教師可以通過課前準備,選擇一些吸引人的素材培養初中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采取導入學習方式,在提問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內容,在情景學習中逐步提高學生們的數學學習能力。
在初中的課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是重要的一環,需要教師不斷地開拓、引導、傳授,在教學中讓初中生更好掌握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知識,應用相關概念和理論知識,學會主動思考、逐步推理、判斷、分析找尋解題方案,從而提升初中生數學核心素養,讓初中生能夠充分認識到數學的本質和內涵,提升數學學習的水平。另外,教師不能再用傳統、枯燥的方式教學,而是要結合現狀,將科學合理、新奇有趣的創新模式融入課堂,學會用簡便的技巧去解題,讓學生學以致用。
數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會運用,理解并滲透,是因為它最終要應用于生活。由此可見,數學學習不僅為解決數學問題,同樣解決生活問題,為生活所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時俱進,摒棄陳舊教學方式,學會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某一件事作為例子,拿到課堂作為研究對象,讓學生懂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性,除了加減乘除的基本運算,還有一些難題可以用數學去簡化。這可以讓學生逐步了解數學的本質,形成學習數學的習慣性思維,最重要的是讓其了解到學習數學的意義,以此正視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熱情。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主講”,學生被動接受,這毫無新意、甚至主客體不明確,讓課堂乏味又枯燥。這也使得初中生缺乏主動思考的能力,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因此,改變原有教學模式必須要明確教學主體。教師只是作為引導者,而學生才是中心主體。教師要始終走在教學研究的前沿,合時宜地轉變觀念,融合互動交流,實現教師與初中生以及生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為初中生創設相互交流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初中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與主觀能動性,激發初中生學習興趣,讓教師與初中生交流過程中提高對數學的見解,講述解題思路,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形成高效的學習課堂,提升綜合性能力。
數學這門學科的邏輯性很強,學習難度較大,因此培養初中生核心素養尤其重要。然而,很多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因為對知識的掌握不夠熟練,理解能力不夠,時常會出現一些偏差和錯誤,教師作為學生們的“啟蒙人”,在初中生遇到困難時要正確引導,及時糾正,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指導過程中積累經驗,應用到日后的學習過程中。在指導時,應考慮受教者心態,積極評價,不要打消學生的積極性。教學評價是教育活動的組成部分,以合理的評價標準模式為基礎,才能及時有效發現初中生解題的思路偏差,給出反饋,及時指導。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首先,讓初中生充分參與到這些評價中來,對教學過程中教師所存在的問題給出方法、建議。2.其次,注重教學評價方法多樣化,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教學評價,收集有效信息,努力發現問題,積極糾正,為培養初中生數學核心素養打下堅實基礎,讓培養初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成為教育目標中不可或缺且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發達,已經有了一定的數學基礎,新教學模式的形成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可通過激發初中生學習興趣,提高初中生邏輯思維能力,結合理論實踐,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加強對初中生的評價和引導,讓初中生更好理解數學、學習數學、愛上數學。這種教學方式是一個漫長且艱難的過程,對于教師和初中生來說,都具有較大考驗,但不管如何教師都應始終明確教學目標,提高初中生解決問題能力,調動其思維,讓數學在生活中煥發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