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斌
(四川省閬中中學校,四川 南充 637400)
在高中英語的學習過程中,閱讀肯定是老師最需要關注的地方。在我國朝著國際化發展的大環境下,提升英語閱讀能力對學生以后的發展影響也很大,英語老師必須發揮高中英語教育的重要引導作用。無論是從英語考試中閱讀這部分的成績占比例很大來考慮還是從以后發展來看,學會閱讀絕對是英語學習中的重要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從學生學習水平出發,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
英語閱讀需要學生掌握充足的詞匯量,在閱讀電子報刊、小說的基礎上掌握英語文獻的大綱內容及重點句式。其中,學生需學會不同的語法內容,分析出不同語法所涉及的英語理論,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因此,英語閱讀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快速總結出文章的實踐意義,進而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另外,網絡環境中的英語報道數量也逐漸增多,學生可通過文章閱讀,掌握不同詞匯、語法的使用方法,有利于提高英語寫作能力。
不同英語文章、報道所表達的內容都是不同的,包括西方國家的人文習慣、風俗特點、經濟形勢以及國家性質等。通過利用英語文章創造生活場景內容,使學生掌握不同國家的風俗習慣,從而深入他國語言、文化理論的了解。另外,通過英語文獻,讓學生發現英語語言的精髓,從而不斷開拓學生的眼界。
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把握詞匯與語法基礎知識的教學尺度,向學生傳授一些泛讀技巧,并留給學生充足的泛讀時間。這樣,不僅能夯實高中生的英語基礎,還能讓高中生掌握高效閱讀的方法,具備高效閱讀的能力。所以,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傳授泛讀技巧,給學生相應的自主閱讀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充分感受閱讀的樂趣,從而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另外,引導學生進行泛讀訓練時,教師要注意掌握好泛讀時間,讓學生做到用最短的時間找到正確答案,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對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而言,有效將閱讀的主題導入到課堂當中有利于為后續的教學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并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高中英語教師在進行閱讀導入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多樣性、簡潔性、新穎性和形象性,運用圖片、動畫、場景、實物等豐富的元素完成閱讀主題導入。另外,教師也可以運用復習法、談話法、懸念法等方式向學生揭示閱讀主題。但是無論是應用哪一種方式,都應該將閱讀內容作為出發點。例如,教師帶領學生閱讀到“Earthquakes“這個單元的內容時,在閱讀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幾張2008 年汶川地震的圖片,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學生的記憶拉回到當時的災難場景當中,帶著這種對閱讀主題的基本認知進行接下來的閱讀活動。這個教學環節與創設閱讀情境之間存在異曲同工的意思,能使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時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
鑒于以往英語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閱讀興趣低下的現狀,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中,必須要創設出一定的閱讀情境,并借助這一情境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中。高中英語教師應結合閱讀材料、內容等,以及學生的閱讀能力、實際生活等,給學生創設一個具有針對性、良好、輕松的閱讀教學情境,借助教學情境將閱讀教學內容,轉化成學生熟悉、感興趣的內容,以激發學生閱讀的潛在需求,進而促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中。通過情境創設,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深入情境提高閱讀效率。
在提倡多元化教學模式的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可以嘗試將閱讀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閱讀的內容。在閱讀課堂中,教師可讓學生復述讀文的主要內容。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為其設計和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提高了閱讀能力,還能從直觀的角度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如閱讀“Earthquakes”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校園,通過采訪的形式了解“How can we escape in the earthquake ?”并將采訪結果整理成一份報告,總結一些地震逃生的知識。這樣的教學實踐活動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并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聯系生活實際深入思考和分析閱讀的內容,達到理想的閱讀教學效果。
高中英語教師還應當強化對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指導,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夯實學生的英語知識儲備。在這里,筆者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很多學生在英語詞匯積累的過程中,常常采取利用詞匯本積累詞匯。筆者認為:這種孤立的詞匯學習方式,不僅耗時耗力,同時也不容易記牢。而在課外拓展閱讀的過程中積累詞匯,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當立足教學的需要,積極開展課外拓展閱讀指導。例如,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英語小說,如《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就比較適合高中階段的學生閱讀,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積累詞匯,形成語感,提高閱讀質量。
綜上所述,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逐漸無法完全適用于現代的英語課堂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在突出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下,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提升英語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