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軍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勝觀小學,四川 南充 6370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進一步落實體育學科教學地位,做好體育課堂教學創新,成為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工作內容。然而,從當前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來看,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工作在創新方面存在明顯不足,這不僅會影響小學體育學科教育目標的實現,還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為了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目標,做好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研究刻不容緩,文章以此為切入點展開分析和探討。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做好對課前熱身環節的創新,不僅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還能夠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帶來支持。從體育課堂教學角度來看,課前熱身的作用主要包含兩方面,其一是調動學生身體狀態,保證他們身體上各個關節、軀干的狀態,為體育學習帶來支持;其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傳統的課前熱身以“熱身操”為基礎,這種方式雖然能夠調動學生身體狀態,但模式單一、死板,學生興趣不足。
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體育課前熱身的有效性,我在充分分析小學生心智發育水平、認知興趣的基礎上,在熱身環節中融入了游戲、音樂元素,由此來實現對學生的吸引,讓他們以更好的狀態與教師完成互動,為體育課堂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打下基礎。例如我了解學生喜歡律動感強的音樂,于是我就將熱身操進行改良,讓其在有配樂的基礎上成為韻律操,由此來實現對學生的參與動力調動。除此之外,我還會在課前設計“搶凳子”“五角一元”等互動小游戲,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完成熱身,并產生良好的課前互動情感體驗,由此實現對他們的身心狀態調動,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工作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是提升學生學習體驗,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措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認識到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設計,以確保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以更好狀態去完成對體育知識的學習和探究,由此來提升他們對體育知識、技能的掌握效果,實現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目標。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以教師的“示范式”教學為主,這種方式雖然可以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體育技能,但沒有讓學生真正了解體育技能的內涵,這對于學生的體育素養構建較為不利。
我在分析當前小學創新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將信息技術應用到了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這種顛覆式創新讓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例如在進行“立定跳遠”的教學時,示范教學模式下的學生無法掌握“跳”的精髓,很多人只會“蹦”,測試效果達不到基礎標準。針對這一情況,我將學生帶入到班級中,用多媒體技術對“立定跳遠”的動作進行了分解,讓學生可以逐個動作對立定跳遠的運動方式進行分析觀察,了解身體軀干狀態、身體發力方式的原理,并學會如何正確進行擺臂。之后,我再將學生帶入到操場上進行訓練和測試,學生的立定跳遠結果有了明顯的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由此獲得突破。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環節中,課堂訓練環節是考察學生對體育技能學習效果的關鍵環節,其也是反映和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傳統的課堂訓練以學生進行課堂內容進行自主訓練為主,這種方式雖然能夠讓學生在反復的練習中,提升他們對體育技能的掌握水平,但形式相對枯燥,很容易讓學生出現疲憊感,這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出現,教師必須要對課堂訓練模式予以創新,帶給學生新穎的體驗,并讓學生感受到體育的樂趣,從而進一步實現對他們的訓練熱情調動。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升課堂訓練的有效性,我就經常會在訓練階段,以本課教學內容進行比賽設計,讓他們可以通過體育競技的方式來完成訓練。我之所以會選擇此種方式進行訓練,因為競技本身就是體育的一部分,而且比賽是對學生學習情況考察的最佳方法,另外競賽能夠帶給學生良好的體驗,讓他們通過與同學之間的競技進行切磋,發現自己的不足,學習他們的長處,幫助他們實現進步。例如在完成“接力跑”的教學后,我就將學生兩男兩女一組進行劃分,然后以抽簽的方式進行每四組一輪的競賽,每組第一名晉級,最后取前三名進行平時成績加分。在這種訓練模式下,學生不僅可以獲得體育水平的進步,還能夠感受到體育學習的樂趣,這對于學生的體育素養構建帶來了助力。
綜上所述,做好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是推動小學體育教學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設計者,其必須要在充分了解體育學科素質教育目標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有一個全面的掌握,并能夠通過對兩者的有機結合設計出具有針對性、先進性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進一步實現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帶給學生新穎、愉悅、趣味的學習體驗,真正做到在保證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也為進一步推動小學體育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打下良好而又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