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邢臺市南和區和陽鎮中心學校,河北 邢臺 054400)
在《中小學德育大綱》中有相關條例表明:在各個科目中融合素質教育,是每個老師的重要任務。因此各個老師都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的融合德育教育。德育的養成要從小培養,一個學生素質道德的養成和他們所接觸的啟蒙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小學階段,英語作為一門啟蒙學科,在思維鍛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英語老師不但要對學生進行英語方面的教學,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
小學英語材料的劃分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英語文化方面的陶冶,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外國的一些風俗禮儀,在選擇教材的時候要根據實際的生活情境,進行“用語教育”,其中的內容包括基本的禮貌用語、問候語、告別語、節日問候語等。而且還要讓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夸獎、請求他人做某事或是簡單的拒絕他人等內容。
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當然對老師的專業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要在不同情境和教學內容中,有效的結合實際生活,針對學生進行生活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學生在學習郊外旅游這個部分的時候,老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相關的教學活動中去,培養學生不怕艱難險阻,堅持鍛煉的精神,并且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識,讓學生明白團結互助的重要意義。在講解作息時間這個部分的時候,老師要幫助學生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讓學生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習慣,讓學生能夠科學合理的調配自己的作息時間; 在講解飲食這個環節的時候,老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糧食的重要性,并且培養學生良好的飲食習慣。
社會德育教育的內容是十分寬廣的,其中有關愛他人、尊敬父母、保護公共財物、愛護環境等內容。比如在和小朋友交談理想的時候,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領悟每個人都在為社會做貢獻,只是分工的角色不同而已,沒有人格上的差別;在學習愛護環境的時候,老師要讓學生認識到我們所處的地球正在受到嚴重的污染,因此小朋友要養成保護環境的意識,不亂丟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隨手關燈、隨手關水龍頭、節約水資源和電力資源,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講解認識自己親人的這個環節時,老師要讓學生懂得父母工作的勞累,學生要適當地幫助父母分擔相應的家務,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處在一個團體之中,要學會關愛他人,如果發現同學遇到困難,要及時地進行幫助,不能無動于衷,要善于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樂趣。
在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適當的融合德育教育,那么怎樣在英語教學中更好地融合德育教育,讓學生能在一種輕松的氛圍內愉快的學習內?這也是需要一定的方式和方法的,這些方式就是德育教育融合的關鍵力量。
小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價值都比較薄弱,容易受到他人的蠱惑,小學老師是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也更容易受到老師的影響。老師的舉手投足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老師要強化自身素養,建立良好的品德修養,以自身修養去陶冶學生。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認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老師在教學方面的狀態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言行舉止,都會對課堂產生重要的作用,并且嚴重的影響教學效果。小學英語老師主要是融合語言、表演、形式等藝術方式為一體的,對學生造成了全方位的影響,因此英語老師是學生的外語引導者,小學英語老師需要構建良好的英語環境,來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并以自身的道德素養來引導學生。有關資料表明,注重自身素養、個性開朗大方、善于與人溝通、舉止文雅的老師,往往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質量,學生能在教學的過程中感受到其自身的文化素養,使得學習積極性更高,能夠更好地完成課堂任務。
在小學英語教材中,有很多的語言都是日常用語,很好地結合了人們的實際生活,還具有一定的德育內容,老師要進行仔細的挖掘,更好地融合德育的因素。比如:文明禮貌方面、團結互助方面和學習習慣方面等等,這些內容都是在告訴小朋友要善于提出問題,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善于向他人詢問,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當然這還需要老師在認真備課的前提下,仔細研究教材內容,聯系實際建立一些日常生活的情境,更好地融合德育的內容。比如,在講解問路這個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適當地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讓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運用“Excuse me”“Can you help me”“Thank you”“You are welcome”等禮貌用語。
德育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英語老師不但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以此來陶冶和感化學生,還要注重研究課本中有關德育的內容,把德育的內容更好地融合到英語教學中去,讓學生道德素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和鍛煉英語能力的同時,還能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道德素養,為我國培養更多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