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芳菲
(南昌大學附屬小學紅谷灘分校,江西 南昌 330000)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主要體現在:(一)有助于學生審美感受力提升,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通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可以指引學生用創造性、審美性的眼光看到客觀事物,并在自身腦海中形成印象,同時學生還會將這種印象融入自身美術創作中,強化了學生的審美體驗,促進學生藝術審美感受力提升。(二)增強學生審美理解,在小學美術課堂上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時,首先要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有充分的欣賞、感悟,要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美術作品蘊含的情感及思想。美術教育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教育活動,其涉及藝術塑造、審美創造,可以在培養學生藝術修養的同時,強化學生審美素養,這對于學生審美理解能力的提升有極大幫助。
對小學生來說,他們活潑好動,對于抽象類藝術作品興趣不高,但是對于造型藝術作品則很感興趣,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造型藝術作品對學生的審美觀念進行培養,激發學生審美意識,并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審美習慣。絢麗的圖案及色彩可以帶給小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能激發學生欣賞美的欲望,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美的事物,如藍天白云、花草蟲鳥、青山綠水等,這些事物很容易調動學生的喜悅心理。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大自然景色的視頻、圖片,甚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進自然,實踐感受大自然之美,并指引學生通過繪畫的方式,將其描述出來,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需要充分了解到兒童畫作品對于學生的影響,在課堂上引入一些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或者是其他同類學生創作的作品,開拓學生審美視野。例如對于城市中的小學生,他們可能每天會接觸各種建筑、公園,對于農村的自然美不太了解,因此教師就可以在網絡中下載一些農村學生繪畫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對其欣賞,增強學生審美體會。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欣賞名作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時由于學生本身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所以在審美能力發展上也有所不同。名家作品是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發展自身審美能力的重要素材,所以在日常教學中,小學美術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對經典的美術作品進行鑒賞、分析,了解其藝術表現手法,欣賞作品中的美,并在此過程中感受藝術家對美的追求,促使學生可以在欣賞美術作品中提高自身的藝術美、思想美。實踐是學生認識世界、感知美的重要途徑,小學美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需要注重引導學生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觀察自然中的景色,欣賞大自然之美,以此全面激發學生的審美心理,促進學生審美能力提高。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尤其在大自然中,“美”無處不在。我們的美術學習也要在生活中尋找美的素材,所以說美術在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孩子們和大自然親密的接觸,零距離地接觸大自然的美,讓孩子們真正的喜歡大自然,喜歡自然與人文美。當然通過學生和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的能力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從而使其愛上美術。當然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我們美術教學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激發孩子們的愛美審美之心,讓孩子們通過大自然的美,讓孩子真正地愛上美術,激發孩子的想象能力,從而獲得個性化的審美思考和能力。
在小學美術教學的課堂,我們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的氛圍,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美術,把孩子的眼球吸引到美術教學的課堂,讓孩子在課堂中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審美的能力。小學美術教學主要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促進孩子的繪畫能力,孩子的觀察能力的高低,決定著他們對藝術的作品感受的效果,也直接影響他們今后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和繪畫能力。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這樣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同學都能得到發展。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嚴格要求,不要因為美術不是主課而對其不重視。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我們要千方百計地讓孩子們感受到美術課堂的溫暖和美術教師的熱情,只要孩子們感受到陽光般溫暖課堂環境,就會去主動地學習。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一種探求客觀世界、了解生活秘密的欲望,促使他們在濃烈的興趣中接受審美教育。在美術教學中,我們發現,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孩子們的審美的教育效果就越明顯。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圖文聲形并茂的特點,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學習環境,尤其在新冠病毒的背景下,孩子們不能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麗環境,但是通過多媒體技術,讓孩子從視頻中看到大自然,把學生帶入美的世界。
總而言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踐教學中,小學美術教師必須發揮出學科優勢,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采取綜合化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審美體驗,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不斷完善,滿足學生綜合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