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趣味性、文化性及其實現"/>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趙曉梅 張庭宇 劉怡
(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8)
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語文課程由大學語文、應用文寫作、中外文學欣賞組成,全院除藝術類專業之外開設應用文寫作,藝術類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經管分院開設選修課中外文學欣賞。目前,全院雖然開設了語文課程,但整體效果不太理想。
1.工科院校重專業輕人文。我院是工科院校,長期以來為了保證學生生源以及學生就業著想,更注重專業課的教學以及技能大賽,不重視人文學科。實際上要使學生能在社會上立足和發展,人文的滲透是必不可少的。塑造學生的靈魂,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這才是立人之本,是成為合格公民的必要條件。只會技術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匠人,人文素養才能擴大人的格局,使其成為有質有魂的人。
2.學生素質和生源素質使其產生厭學情緒。高職學生對象是應屆、歷屆普通高中畢業生,也包括應屆中專畢業生,職業高中畢業生,技工學校畢業生(合稱“三校生”)。目前貴州省對高職院校實行自主招生,已經有超過60%的學生是通過自主招生進入高職學習。這些學生由于在中小學階段基礎薄弱,而且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厭學情緒重,學習積極性不高。
3.手機游戲誘惑太大,自制力不夠。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按學校進行分類,高職院校學生玩游戲者近七成,普通本科高校玩游戲者超五成。雙一流高校玩游戲者超六成,而且不分男女。”網絡游戲已經成為青少年接受教育時要面臨的重災區,高職學生首當其沖。聽不懂、不想聽的學生就讓網絡游戲有機可乘了。
4.前途渺茫,社會歧視。進入高職學習的學生在過去的每個學段上都不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因此他們對未來是茫然的,不知所措的。沒有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規劃。在進入大學無人管控的環境下,也就徹底“放松”下來,變得更加懶散了。對此,筆者進行了調查:“大多數的學生不想專升本,不想考公務員。”這樣也就失去了進一步努力學習的動力,不思進取,隨波逐流。學校學風不好。另外,與基礎教育的升學導向有關--中考、高考。我曾經聽到清鎮周邊的中學在中考前動員時常說:“不努力學習,你們準備到東區還是西區(職教城)去?那就是把職校當作沒有書讀得學生的必然歸宿。降低了對職業技能學習應有的重視與社會地位。當學生只能到職校讀書時,就看不到自己的前途了。
5.不被重視與贊美,喜歡與老師對著干。很多高職學生在中小學階段由于學習成績不夠優秀得不到老師的重視與贊美。久而久之就養成了逆反心理,喜歡與老師對著干,這也是其不愛學習的原因。
1.可塑性大。這群學生都處于從未成年跨入成年的重要階段,三觀尚未完全定型。愿意接受新事物,新知識,新思想,在三觀的形成上有較大的可塑性。
2.喜歡討論,發表見解,小組合作以及很多的實踐機會,不喜說教。所以教學方式一如中學階段的滿堂灌教學方式,學生不愿意接受。
3.學生以發散性思維為主,而不善于邏輯思維。
由于上述主、客觀因素,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使其為將來的發展夯實基礎的改革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語文是工具,應該運用于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小學是側重于語言文字的語文,中學是側重于文章文學的語文,那么大學語文學習應有所不同,應該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語文運用能力。所謂語文,“語”即口頭語,“文”即書面語,所謂語文能力,是指能夠規范準確而優雅地使用母語自由表達思想情感,解決實際問題的語言能力,如擅長運用書面語就是寫作能力強,擅長運用口頭語就是表達能力強。說寫能力雙強是語文能力培養的理想境界。眾所周知,實用文寫作是用于解決工作和生活中實際問題時所使用的文種,學好應用文寫作無論是在校期間還是畢業工作后都有實際用處。而且能夠寫好應用文,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而大學語文課程是在中小學基礎上的高等母語教育,是一個以優秀文本和言語案例為要件,以探尋如何提高語文素養和語用能力為核心,學習人文文化知識而獲得人文精神陶冶的綜合性實踐性教學過程。其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在中學語文水平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語文能力和人文修養。學科性質決定了這兩門課程對于學生提高寫作與表達能力都十分重要。雖然語文能力不是教出來的,但恰當的教學可以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
中國的語文學習與西方母語的學習是不一樣的。德國漢堡大學漢學家凡埃斯博士所說:“像英文系,或是意大利語系,這些國家的歷史是在別的系里學的。而學習漢語則不同,漢語的學習可以同時學到中國的歷史、政治、社會、文學、哲學、經濟等,是一個整體,不能被分開來。”比如歷史學家司馬遷所著《史記》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中國現代語文學科實際上包含語言知識、文字知識、文學文化等綜合性學科,具有社會文化綜合、意識形態整合功能。古往今來,大浪淘沙保留下來的經典作品都是佳作,貫穿著人文教養和審美修辭的功能。語文學科總是以溫馨審美的形式通過體現生命價值的閱讀和寫作,讓人領悟人性的美好,展示個性化的浪漫色彩,體驗創造的喜悅,激發出熱愛生活的激情和創新的智慧,完善成長中的自我,安頓世俗喧囂中的靈魂,從而不斷增強自覺自信自強的勇氣。應用文就是“應付生活,用于實務”的文章,是人們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相互交流,加強協作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并不是當代的產物而是古已有之。古代商王沒事必卜,《諫逐客書》、《祭十二郎文》、《陳情表》、《出師表》即是古代書信體散文,近代革命志士林覺民的《與妻書》,當代舍得酒業的廣告詞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對聯……它們都和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是最具有時代感和社會性的工具。它與我們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有依依惜別的深情,也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僅僅是枯燥乏味的格式用語。它自從誕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打上了歷史文化的烙印,典雅智慧充滿人性的光輝。一個總結,一則廣告,一條消息,看似無味,實則也是參與歷史和文化的一種方式:“它記錄的是當下,但輻射的卻是未來,是未來的人們了解今天的憑證。”有了這種意識,學生才有可能用心去記錄去書寫,才能激發他們學習應用文寫作的興趣,積極思考并寫出高質量的文章而不是到百度里面去復制粘貼。
《大學語文》的一大特點就是文以載道。我們民族的先賢圣哲的思想無不借助語文積淀于經典著作之中,猶如人類靈魂的血液。語文教師就是通過圣賢美文潛移默化地浸潤學子心靈,將優秀的文化基因注入青年的靈魂,所以通過《大學語文》課本進行語文教育是傳承優秀文化,完成立德樹人的最好途徑。應用文原本就是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文書寫作,與現實生活聯系最緊密。比如婚喪喜慶等禮俗的繁簡,人際溝通的方式,人情的厚薄,政府的辦事效率以及廉潔與否,工商業的水準,文明化的程度等。幾乎可以說,從應用文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社會文化的總體體現。應用文寫作從獲取材料、布局謀篇到執筆表達,每一個環節都浸透著人文精神,從應用文寫作效果來看,它不僅讓受眾得到人文關懷,也傳播人文理念,傳承人類文化。正因為如此,在應用文寫作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強調“技能性”的同時,能圍繞“主體”和“應用”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知識內化為素質和能力的理念。不是單純教給學生不同文種的格式和寫法,而是讓學生在寫作活動中充分發揮智力狀態里的各種能力,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意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效果。
通過語文的學習在學院形成良好學習風氣,歌頌真、善、美,使學生形成正能量以克服自身的缺點,成為努力上進的人,為將來個人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加速學院的發展,反過來促進自身的提高。
1.還課堂給學生。這句口號雖然最早在中學提出,但我認為仍適用于大學課程。一則符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這一時期更想展示自我。二則學生們對于這兩門課程的內容并不陌生。先說說應用文寫作。從中學、職高過來的學生原本有部分就已經學過這門課程了,經過高考過來的學生從這兩年的高考題轉向實用,文體來看,在中學他們已經接觸了實用文體。那么上課就可以由學生自己展示、情景表演等方式分組開展活動,而不再采用任課教師滿堂灌的方式教學。再說一下大學語文,大學語文大多數的篇目已經在中學有所接觸,可以讓學生圍繞已經了解的內容先講,教師進行一下延伸、拓展。總體上來說,讓學生為主體,老師起到一個引導、督促和輔助的作用,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改進教學手段,注重教學設計。這部分可以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進行,比如發通知和討論可以在線上進行,面授時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展示,這樣就能避免理論講授的枯燥乏味了。大學語文課程也可以同樣安排,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學習。另外,不管是大學語文還是應用文寫作課程,可以借助新技術的運用,利用更為直觀更為活躍的平臺、軟件,開展各種教學活動。注重有創意、個性化的教學設計,通過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形成學生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人文素養。在這個個人主義盛行,讀圖開始盛行的時代,學生真正喜歡的是參與性的、趣味性的、便捷性的教學方式,傳統的講授式的教學已經落伍了。
1.努力自律,增強自控力。比如按時上課、下課,交作業。主動制定學習計劃,尋找機會考驗自制力;多參加體育運動以培養意志品質,課程安排上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情緒來選擇上課內容。
2.學會運用網絡咨詢學習。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學習時代,高職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更為直觀更為形象地學習獲取知識。把手機當作工具而不是玩具,學會查找自己所需的資料。
3.努力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高職學校普遍學風不好,都是大小篩子篩剩下的學生。沒有理想信念。首先幫助他們樹立目標,建立家國情懷。邀請校內老師、校外專家多角度、多方面開講人文科普,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讓高職學生也會有想要好好讀書的想法,最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語文課程具體可以幫助學生發布讀書任務,制定讀書計劃與職業規劃。
1.建立更加完善的考核機制。學校對老師教學質量的監測系統很完善,但對學生學習質量掌握則很滯后。為保證生源盡量讓學生過關,讓學生感覺沒有畢不了業的大學,不管怎么混我都能過關畢業,一屆影響一屆,導致學風不好,學生不思進取而沉迷游戲,考試作弊。只有讓學生深刻地意識到再也不能混了,他們才可能真正醒悟過來。實際上,現在很多高職院校已經出臺嚴格的考試制度,嚴格懲治倦怠的學生,相信這對于不愛學習的學生會有警醒作用。把一部分學業成績差的還經常不到校上課的學生堅決開除,把該留級的學生留級。
2.引入考證和技能大賽。我院為提高內涵建設已經進行了五屆金韻文化節,組織了演講比賽和朗誦比賽,但只有少部分同學參加,多數人不感興趣或能力不夠不能參加。引進文科類的技能證書,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讓大多數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獲得相關技能證書,增加就業砝碼。
3.制度保障。激勵學生進行專升本考試提升學歷(不管是統招還是自考、函授),對在校期間考取本科畢業證書的給予一定獎勵,比如成為評定國家獎學金和勵志獎學金的條件之一,或者學校單列獎勵。對考取本科的同學給予一次性獎勵等,促進學生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