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洋
(犍為縣礦區第一學校,四川 樂山 614400)
對于教師來說,通過提問的方式可以對學生現階段的學習狀態有更加清晰具體的了解,從而實現對學生思維的啟發,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有更加深入的認知。對于提問來說,是教師經常會應用到的一種教學行為,并且,教師在進行提問的過程中應該保證每個問題都有較強的目的性,不能隨意進行提問。同時,教師還應該保證提問語言言簡意賅,準確精煉。在提問者之前,教師預設答案,要對學生回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這也使得教學效率得到了提升。
在參加信息技術優質課程評選活動的時候,經常會發現一些教師往往直接應用大屏幕或者電子白板來代替黑板,這種教學方式的主要優勢體現在操作方便,省去了書寫的環節,同時也保證了講臺的整體清潔性。但是與此同時也存在一定弊端,黑板應該是多媒體設備的輔助,同時也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教具,一些時候黑板的作用是多媒體設備所不能代替的。教師如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是通過不停地切換屏幕來完成整節課的教學活動,雖然教師已經將知識點通過大屏幕的方式展示出來了,但是很多時候學生的思維跟不上屏幕的顯示速度,并且學生看完屏幕上的內容之后往往不能夠在短時間之內理解。一下課,多媒體設備都已經關閉了,黑板上又是一片空白,這也使得學生的思維環節經常會出現脫節的情況,從而很難實現對教師本節課所講內容的有效消化。
對于教師而言,在對教學目標設定的時候,應該保證其整體合理性,教師應該對教材、綱要以及教學標準有清晰了解,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目標設定的綜合合理性。教師應該對教學目標進行針對性設定,一部分教師往往將整個學科的教學目標當作是一節課的教學目標,這也使得教學目標設定混亂的情況經常出現。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可能對教材的了解程度不夠;其次,教學目標設定過多或者過少。因此,教師在對教學目標進行設定之前,應該注意對信息技術教材的編寫思想、教材體系以及教材知識分布結構有清晰具體的了解,用過這種方式先確定教學目標設定的基本范圍。同時,教師在對教學目標進行設定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對現階段學生的基礎能力以及學習興趣取向給予充分關注。
現階段我國信息技術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教師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模式也勢必要發生一定轉變,這樣才能夠保證教育理念不會落后于時代。對于不同的學校來說,往往所適合的教材也是有一定區別的,教師在展開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對于一所院校或者一個專業來說,在對教材進行選擇的時候,應該保證其針對性,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案例引用方面進行適當調整。教師在進行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以教材為基礎,并且對教材中的觀點進行提煉,將其靈活應用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往往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為了使得課堂教學活動更加自由、靈活,一些教師完全甩掉了教材,顛覆了教材上的案例,經常會出現教學案例不夠本土化的現象,這也使得學生在對教師所講的內容進行理解的時候,往往存在一定困難。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案例選擇非常重要,應該保證其與本節課所講解的知識內容較為貼合,并且要保證案例的完整性。教師在對教學案例進行編寫的時候應該反復推敲。
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新課導入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教師應該注意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有效調動,可以嘗試通過“情境”設定的方式來吸引學生注意力,例如,可以通過課堂游戲或者播放動畫的方式來實現新課程內容的導入,這樣可以使教師對課堂的控制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情境創設是現階段我國中小學生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應用到的一種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情境的優勢,使得知識體系的展示更加具有針對性,同時也使得知識內容更加具象化,在課堂上對這種教學方式進行應用可以有效起到過渡的作用,同時也使得各個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更加順暢。
很多教師在進行信息課程教學的時候,經常把教學活動當作是“個人秀”,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往往還存在對課堂教學實踐安排不合理的現象,很多時候一節課只提問兩三個學生,并且留給學生機器實操的時間并不多。筆者建議,教師在展開課程教學過程中應該將課堂的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很多時候學生往往已經對技術以及技能層面的只是有了一定了解,這時候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行培養,通過長期練習的方式來提升學生信息技術綜合素質。
總之,對于中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一門重要的學科,也是今后社會型人才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在優質課評選過程中應該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充分挖掘,并且對其進行針對性優化,從而改觀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觀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