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建梅
(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黃壁莊學校,河北 石家莊 050223)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和中考改革,近幾年的中考政治試題,通過提供社會熱點實情,注重考查學生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查的內容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要求越來越高,其實質就是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注重知識的遷移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所謂知識遷移能力,就是用跟抽象概念或原理大體相同或基本類似的情境去辨別抽象概念和運用原理。其實質就是原有認知結構和新知識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使學生受到相互滲透、影響和轉化的觀點教育。
遷移從不同的角度分為不同的類型。從性質上可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正遷移表現為一種知識、技能的掌握促進另一種知識、技能的掌握。負遷移表現為一種知識、技能的掌握,干擾另一種知識、技能的掌握。從層次上看,遷移可分為橫向遷移與縱向遷移。橫向遷移指大體屬于同一層次的學習相互作用。縱向遷移指不同層次的學習間相互影響。從范圍上看,遷移可分為一般遷移與特殊遷移。一般遷移是指把所學的許多零碎、具體的知識統一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構成一個知識網絡。特殊遷移是指具體知識之間、具體技能間的遷移。在動因上,遷移可分為自發遷移與自覺遷移。前者指為了學習的需要,不自覺地形成知識遷移。后者是學生根據學習需要自覺進行的。
形成知識遷移能力對于學生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旦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遷移方法,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避免對知識死記硬背,實現知識點間的融洽貫通和轉換,有利于認識失去的本質和規律,構件知識結構網絡,提高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和有效性。因此,知識遷移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方法,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自身的學習能力。
知識遷移能力不是自動產生的,通過學習得到的概念、原理和知識并不意味著我們在學習新知識時就能獲得較好的遷移效果。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就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談一些體會和認識。
第一,正確把握中考的信息和方向,激發學生培養知識遷移能力。隨著中考的改革,考試內容在“廣”“寬”“綜”的發展,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越來越高。學生要適應這種考試要求,必須培養自己的知識遷移能力。作為教師,首先平時要利用各種媒體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和中考信息,啟發學生閱讀報刊雜志、關心國家大事、收集資料,經常和學生進行探討、交流,指導學生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這些社會熱點、焦點,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習政治的興趣。其次,要精選試題進行專門能力訓練。注重知識點的選擇,注重題目的難易度和政治、歷史、地理的聯系,特別是要研究中考走向。同時做到講練結合,講是為了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練是為了提高學生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培養知識遷移能力。
第二,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幫助學生學習遷移。知識遷移就是知識點之間的靈活轉換和應用,不能實現知識的有效遷移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沒有形成完整、良好的認知結構,缺乏知識轉換的場所和條件。所以,良好完整的認知結構是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通過構建良好完整的認知結構,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使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學生學習起來才比較容易,減少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在不自覺中實現了知識的遷移和運用。有助于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幫助學生完成學習遷移。
第三,設計合理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學習遷移。教學實踐證明,設計合理的教學程序,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遷移。例如在講《身邊的誘惑》一課時,金錢、電子游戲、黃賭毒的誘惑是本節的重點,首先說各個方面的利弊,讓學生對此有個清晰的概念,第二個就是給學生看一些相關視頻,讓學生有深刻的感受,第三就是讓學生知道那些該做,那些不該做,最后進行小結。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重點。
第四,運用推敲辨析、比較異同的方法促進學生學習遷移。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有許多相近的概念和原理,雖然本質不同,但有共同點,在教學中若忽視這些概念和原理之間的混同性交錯干擾,對學生的學習將會造成不利影響。只有弄清楚客觀知識點,才能增強認知結構中知識概念的可利用性、清晰性和穩定性,才能促進學習遷移的完成。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和加強比較方法的應用,針對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原理,讓學生通過比較、鑒別,并讓學生說出錯誤的原因和正確的理由,這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各知識點和原理,形成遷移能力。
第五,培養學生優良的思維定式,實現知識的正遷移。培養學生優良的思維定式,可以有效地實現知識的正遷移,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優良的思維定式包括全面、準確、分層次地把握每課知識點的定勢和明確、清晰地把握每課知識結構的定勢。最后要求學生養成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定勢,形成知識網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