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強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3)
職業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自十一五規劃綱要實施以來,在中央和各地的關注推動下,中國職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辦學模式不斷創新。招生規模和畢業生就業率再上新臺階,駛上發展快車道。如何構建現代化的職業教育體系,是當前職業教育工作的一項戰略目標和重要任務。特別是如何將中職、高職、應用本科教育上下貫通,實現在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實現無縫銜接,構建與之相適應、有機銜接、多元立交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落實發展職業教育,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措施和途徑。
中職生前3 年在中職學校學習,后2 年在高職院校學習。期間,須參加中職接高職統一考試,合格者錄入高職院校,進行兩年學習。考生畢業后,頒發大專學歷文憑,省去了學生再次參加高考的“麻煩”,考生也能夠早1 年拿到高職院校大專畢業證。
又稱“初中五年制高職教育”,高職院校招收參加中考,并達到錄取成績的初中畢業生,初中畢業學生直接進入高職院校進行5 年一貫制培養,實行“3+2”分段教學,即2 學年中職教育課程學習,2 學年高職教育課程學習,1 學年企業頂崗實習,最終由高職院校頒發 高職大專學歷文憑。
即中職-本科對口貫通分段培養,它是指選拔部分應屆初中優秀畢業生進入試點中等職業學校相關專業學習3 年后,再經考核測試,進入對應本科高校學習 4 年。學生經轉段考核測試進入本科高校學習,學業成績達到相應標準,取得所在高校的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
高中生參加夏季高考,以專科生身份進入試點高職高專院校學習,前3 年在高職院校培養;第3 年經專升本考核測試,擇優選拔部分學生進入銜接本科高校學習2 年;高職本科院校聯合制定“3+2”分段培養方案,培養本科層次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3+2”不是專升本的復制版,而是從職業需求出發,在滿足完成特定工程需要的前提下,盡量保持知識體系的完整。
1.中本貫通的現狀。2014 年,上海的首批“中本貫通”人才培養模式在3所中等職業學校和2所本科院校實施,該模式采用“一年甄別、3 年轉段、7 年畢業”的方式進行試點,其中“中職+本科”學習年限為7年。“中本貫通”的招生對象,為符合當年上海市中等學校高中階段招生報名條件的本市常住戶籍應屆初中學生,首批計劃招生120 人。試點院校和專業對接情況如下:上海信息技術學校、上海石化王業學校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對接上海應用技術學院;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的機械工程(數控技術)專業,對接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2.關于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注重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專口人才的培養。在人才培養規格上,除專業能力外,強調綜合能力的培養。在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上,總體上呈現出兩種情況。一是,根據貫通需要以及專業自身的需要,做了應有的規劃和改進;二是中本貫通學校和專業不應照搬本科原有的培養目標,體現出貫通培養的特殊性與差異性。
1.高本貫通的現狀。“高本貫通”是“高等職業教育—應用型本科教育貫通培養模式”。這一培養模式采用“全國統一高考+專升本考”的方式進行招生,采用“3(高職)+2(本科)”的五年學制進行人才培養,旨在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層次和質量。
2.關于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高職院校與應用性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存在較大差異,應用型本科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灰領階層,即介于研發型工程師和一線操作提供人之間的一線工程師。因此,改革與高職貫通的應用性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是高本貫通成敗的關鍵。
除了大多數地區都采用了中高職3+2 的銜接模式之外,還沒有哪種模式能在全國推行,特別是對中高本貫通式人才培養這種模式還很少有報道,對于目前的狀況來看,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建議教育主管部門應牽頭統籌,行業協會等參與一起制定各層次專業目錄和專業標準,兼顧學歷與技能,明確哪些專業是自成體系的,哪些專業是彼此貫通的,具體哪些專業可以建成中高本貫通式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大多數地區的中職、高職、本科銜接主要體現學歷層次上的銜接,而職業技能的銜接尚未形成,可以發揮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職教集團等的橋梁紐帶作用,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教學評價體系等,形成真正的中高本貫通式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中高本在銜接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學分互認問題,由于中職、高職和本科院校所屬的教育主管部門可能不同,使得各地區各院校之間學分的制定上存在一些差異,造成學分無法互認,這就需要在政策制定過程中,要相互協調,建立健全相關機制,保障中高本貫通式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推進。
不斷完善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相關制度政策,吸引企業積極主動投入到職業教育體系中來,比如確定企業在職業教育中辦學主體地位、建立職業教育企業引入資格制度、明確企業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相應責任和義務、規定企業應享受的減免、優惠及處罰條款。創新發展校企合作發展機制,如建立現代學徒制、區域性職教集團等,全面服務和保障中職、高職、本科貫通式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