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
(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第二十七中學,遼寧 大連 1160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由于情感教育手段對學生全面發展起到積極影響,所有受到各學科教師的關注。新時期下的初中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起情感教育,并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優化教學體系,促進情感教育更好地融入初中美術教學活動,對學生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指導,使學生對美術學科有全新的認識,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在初中美術實踐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有助于實踐教學中情感教育的融入,從而促進美術教學目標的實現。生活情境的創設,能夠為學生們提供豐富的想象空間,美術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聯的學科,初中階段學生由于社會閱歷較少,學生的生活經驗也非常有限,在美術課堂中創設生活化情境,能夠有效拉近學生與美術間的距離,同時增強美術課堂的趣味性,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基于此,美術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例如在學習“寫意花卉”這節內容時,在帶領學生們認識自然界中的各類花卉,了解花卉的外形特點時,為學生們營造生活教學情境很有必要。在課堂中使用大屏幕為學生們展示花卉圖片,其中包括我們生活中可以經常見到的花,還有一些我們不長見到的花,其中有重瓣的也有單瓣的。色彩鮮艷的花朵瞬間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們都沉浸在花的海洋中,此時教師要提醒學生們,眼前這些美麗的花朵終會有凋謝的時候,那么我們怎么樣可以永遠的記錄這份美麗呢?學生們提出可以寫一首詩,還可以拍一張照片,也可以為美麗的花卉畫一幅畫,生活情境激發了學生們的情感,使學生產生想要創造的欲望。由此可見,小學美術教學中生活情境的創設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美術教師要充分發揮情境教學手段,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從而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
初中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開展離不開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具有生形象、圖文并茂、圖像結合的特點,采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可以更深入的理解美術作品。為此,在美術課堂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以圖片、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展示美術作品,使學生通過觀看了解美術作品的趣味性和藝術性,從而有效實施情感教育,激活學生的創作意識。例如在學習“藝術節策劃與美術設計”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為學生們播放了一段與本節內容相關的視頻,視頻主題體現出環保理念,實現了廢物利用的價值,從而使學生對美術設計產生學習興趣。視頻中使用衛生紙卷筒制作了筆筒、礦泉水瓶制作了花盆等,有效激發了學生的設計靈感,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促進了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提升。
結合初中美術教學實踐可以看出,嚴謹的教學模式有時會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固定不變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對美術學科興趣降低,從而在美術課堂中無法創造出優秀的作品。基于此,初中美術教師,要積極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不要將學生完全限制在美術課堂中,而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去觀察和發現,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緩解學生的壓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釋放。例如在學習“中國畫的筆墨情趣”這節內容時,組織學生們欣賞中國花鳥畫,通過欣賞名家畫作了解中國畫的筆墨情趣,以及繪畫技巧和抒發情懷的手法,但是在實踐教學中,采用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們普遍興趣不高,學生們并沒有感受到中國畫的魅力。因此,筆者組織學生們來到室外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們在生活和自然中去觀察和尋找,放慢每日急匆匆的腳步,感受生機勃勃的自然。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使學生的作品更有靈魂和思想,課外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思想更自由,所以在創作中表達出的作品也更真實,更能夠融入自己的真實情感,學生的情感表達也更強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初中美術傳統教學評價以概念化為主,評價內容主要以學生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為主,以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和成績為主作為評價標準,這種形式單一、內容簡單的評價方式,無法使學生通過教師的評價獲得情感上的激勵,這樣的教學評價更無法發揮積極的作用。基于此,初中美術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時,要從情感教育角度出發,完善評價內容、更新評價標準,采用科學的課堂評價提高情感教育效果,使學生可以順利從感性情感過渡到理性思維,實現情感的升華。美術教師在評價中應融入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和行為,實現過程性評價、表現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從而發揮出課堂評價的積極作用。
總之,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初中美術教學,傳統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教育的要求,教師要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地創新和優化,而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的融入,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初中美術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師要認識到融入情感教育的意義,并積極在美術課堂中實踐,從而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