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德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潮水中學,山東 煙臺 264000)
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可謂是蒸蒸日上,為更多的學生提供了受教育的機會。但是受社會環境和辦學條件的影響,部分初中學校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對學校的教學質量產生了一定影響。
近年來,初中學校的管理制度在不斷完善,對管理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策略都有較為完備的制度【1】。但是在實際管理時,卻總是出現難以落實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學校管理層在實施制度時存在區別對待現象,二是學生對學校管理制度的實施存在質疑。簡單來說,學校在根據管理制度管理學生時,容易出現態度曖昧不清、依靠個人感情用事的管理現象。例如,兩個學生在學校發生沖突,或是犯了一樣的錯誤,教師或是學校的管理人員對優等生的懲罰會較輕,對學困生的處罰會相對較重。獎罰不到位,會致使學生視學校的管理條例為虛設。長此以往,學校的管理制度會失去其管理意義,學生不服從管理,教師也不認可學校管理條例,學校的管理制度自然不會落到實處。
在諸多初中學校管理問題中,大多數學校存在管理觀念陳舊的問題。或是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科學性;或是學校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只重實效性而忽略了對管理工作的形式記錄;又或是在管理工程中只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德育教育。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會使學校的管理工作難以順利進行【2】。例如,在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性格較為叛逆,初中生頂撞教師、違反校規的事情時有發生,這能夠從側面反映出,學生的德育素養存在一定問題。但是這不僅僅是學校的管理和教育存在問題,家長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一定責任,部分家長過于注重學生的智育教育,反而忽略了學生的德育教育。這就需要學校和家長將教育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生的德育教育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初中學校的管理工作中,教育評估制度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學校只看重結果而不注重過程,甚至是直接忽略了過程的落實,導致部分教師出現急功近利的現象,忘記了教育的本質,做出了一些有悖師德的事情。另一方面學校只注重材料,忽略了工作態度,導致弄虛作假的現象普遍出現。此外,會有部分學校只注重優等生為學校帶來的益處,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學生的教育存在“高分低能”的現象。
學校管理制度的落實需要學校各層人員的不斷努力,從管理制度的制定,到管理制度的落實,及管理制度落實后的反饋都要有具體的管理人員來負責。在制定管理制度時,要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以法律法規為依據,以實情為基礎,制定合理科學的學校管理制度。在落實管理制度的過程中,學校的領導要以身作則,嚴格遵守學校的管理制度,在管理過程中,不能摻雜個人感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嚴格執行學校的管理制度,獎罰分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校中的每個人都能行使自己的權利,保障大家的利益,促使每個人都能夠履行相應的義務,促進學校管理制度的落實。教師才能夠關注教育的本質,認真工作。學生也能夠在公正公平的學校管理環境中,健康快樂成長。
初中學校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創新其管理理念,要將教育理念放在第一位,學校的領導者需要明確,學校管理制度的制定是為教育服務的,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國家培養綜合性人才。這就需要學校領導和教師認識到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將教育思想放在第一位,摒棄以往“重升學率,輕素質教育”的管理觀念。學校的管理制度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校管理制度的制定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育評估制度是學校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的有效保障,這就要求學校對教職工的評價是準確的。對于如何完善教育評估機制,我們可以借鑒其他優秀學校的做法,或是查閱相關的資料,結合初中學校的具體情況,對教育評估制度進行完善。轉變以往只重教師績效的考核制度,從多方面考察教師的教育效果,使教育評估機制更加科學有效。
總之,初中學校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對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需要管理者不斷探索創新,從而為全體師生營造優良的學校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