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吉林市 132000)
中國與歐洲美術教育理念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的差異,而眾多的差異中,主要以文化差異最為明顯。由于在審美角度、教育觀念、生活環境、民族特色等方面存在的不同之處,導致人們在對音樂知識進行學習和欣賞的過程中,產生的感覺和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對中國與歐洲美術教育理念存在的差異給予正確認識,能夠使人們的審美能力和文化修養得到有效提升,從而能夠對事物的差異進行理性對待,改變對歐洲美術教育理念的排斥行為和對我國傳統美術的忽視,最終為我國美術朝著多元化、包容性方向發展提供積極的幫助。
對于中國美術思想而言,對“天人合一”這一狀態比較崇尚,這也是中國人在對“精神世界”和“自然世界”進行處理的基本思維模式。其主要特征體現在,對自然界的一部分充分認知,提倡人要對自然界規律的服從,提倡自然規律和道德原則同樣重要。在美術教育領域,中國人對“情理”和“真善”、“直覺”和“認知”的統一與結合比較看重。而這一思想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與我國所尊崇的學派具有加大關聯,如:道家對“妙”的追求、儒家對“和”的追求、佛門對“圓”的追求。在中國美術作品中,不僅要求形態相似,而且還要求神態相仿。男子的形象大都以“衣袂飄飄、相貌奇古”為主,女子的形象大都以“腰細肩削、明眸紅唇”為主,通過一些具有象征性的表現手法表達作者的情感,將女子的曼妙、男子的雄偉等人物特征充分體現出來。中國美術作品在展現情景的過程中,對留白手法比較重視,通常大量使用虛實結合的創作手法,對作品與自然進行有效的銜接,對意境與韻味比較看重,使繪畫者的情感得到充分抒發。
對于歐洲美術思想而言,對理性思想以及“二元論”的世界觀比較重視。從“二元論”的角度出發對作品進行創作,強調自然的“外境”是一件被模仿出來的事物,對應的美術作品也就是模仿品,二者之間具有的區別非常明顯,彼此關系也涇渭分明。對于美術作品而言,應該以一件客觀事物的身份存在,為人們提供欣賞服務,觀賞者作為認知的主體,對自然與美術作品之間的鴻溝是無法翻越的。但是“二元論”世界觀的出現,使歐洲誕生了解剖學、透視學、定點色彩學等多元化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科。歐洲的美術作品主要對詮釋人物生理結構給予了重點關注,對人體各部分的作用以及生理結構有著充分的了解。歐洲美術作品主要強調“以形寫形”,不僅要求美術作品與參照素材高度相似,還對透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能夠直觀地將物體特點更加傳神地表現出來。
1.實用技能的美術教育觀念。與使用技能相關的美術教育理論最早出現在《考工記》中,其中就已經有“設色之功”思想理念。現代社會對實用技能的美術教育的理念更加崇尚,很多高校已經開設了相關課程。
2.倫理教化的美術教育觀念。與倫理技能相關的美術教育理論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其中倡導美術作品應該具備通過“象物”和“圖物”的有效利用,使人們具備能夠明確分辨善惡的能力。這種對倫理教化較為倡導的美術教育理念,對人們健康人格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3.心性雅化的美術教育觀念。與中國的詩詞、樂器相似,中國的美術作品能夠對人的情操進行陶冶,被人們視作高雅之物。在中國人的思維意識中,美術作品不僅“內可以樂志,外可以養身”,并且流傳著“品國畫等于品人”的說法,能夠將心性雅化的美術教育觀念充分彰顯出來[1]。
第一階段:在古希臘雅典時期,繪畫藝術教育作為雅典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較高專業繪畫能力的藝術人才,而且還為這些藝術人才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回報。此時的歐洲國家認為,美術教育能夠培養人們的審美能力,能夠準確判斷善惡美丑,也是一個人發展內心“真善美”的有效途徑之一。
第二階段:在中世紀時期,美術教育只是單一的工匠教育,學徒通過拜師、在畫廊追隨老師等方式進行學習,包含著大量的謀生成分,與第一階段相比,美術教育和美術學習此時的地位極低。
第三階段:文藝復興時期,在教育方式和“人本主義”的影響下,美術教育重回人們的視線,在素質教育中又重新將美術教育羅列其中。在此過程中,美術教育理念產生了全新的發展方向,不僅具有較高的科學化和理解化,而且加入了多元化的學科,如:解剖學、色彩學、透視學等。
第四階段:從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歐洲美術教育對繪畫的實用功能更加重視,并且對美術作品在精神方面具有的作用更加關注。
第五階段:主要指的是從二十世紀開始,歐洲美術教育對藝術的自由創造和意識的自發表現更加重視,并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2]。
根據上文圍繞中國與歐洲美術教育理念以及存在的差異,展開的系統性分析和全面研究,我們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作為一種能夠證明人類發展過程的文化現象,美術教育是文化體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為組成部分之一。不同的文化形式和地理位置,造成中國與歐洲美術教育理念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導致中國與歐洲美術教育形式也具有明顯的區別。中國美術教育理念具有較高的精制性和細膩性,歐洲美術的教育理念則更加偏向自然、貼近社會。對于現代化美術教育理念而言,應該將中國與歐洲美術教育理念給予足夠的包容,使二者能夠更好融合,形成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從而為美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積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