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
(湖南省漣源市第一中學,湖南 漣源 417101)
區域認知是學習區域地理的一種方法,更是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F行高考,無論是選擇題,還是非選擇題,或選考題,在提供的真實情境材料,往往貼近生活,聯系區域,考查學生對人地關系的特點、問題進行分析、解釋、預測的方法和能力,涉及到空間定位、解讀信息、運用知識、邏輯推理、遷移聯系、文字表達等諸多方面的能力,從而體現了“區域認知”的重要性。
區域認知以區域地理知識為依托,包括區域位置與分布、區域特征與成因、區域差異與聯系、區域環境與發展等方面;區域認知方法是區域認知的手段與途徑,一般強調區域觀察、區域調查、區域比較和區域綜合分析方法;區域認知能力是人們靈活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區域問題的綜合能力,表現為區域空間定位能力,區域地理因果分析與推力能力,區域預測、評價和優化能力等的綜合運用;區域觀念是區域認知過程中所秉持的地理思想,可以概括為空間觀、人地觀(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發展觀)和因地制宜觀。
在新頒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由人地觀念、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四個核心要素組成。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是現代地理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是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還是地理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之一。具備區域認知能力的高中生能夠從區域的角度出發,認識各種地理現象;能夠在時間尺度上,從人文特征,自然特征等方面綜合認識區域;能夠將認識區域的方法應用到現實的區域分析決策當中,體現地理的基本理念——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通過筆者本人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調查運用,學生主要問題表現是:
(一)區域地理認識不完整、缺乏深度,大洲、海洋、國家等大尺度地理單元都認識不足,小尺度地形單元區更是無從下手。
(二)死記硬背,缺乏對區域地理問題解決方案的深入探究,區域地理綜合運用能力薄弱。
(三)區域地理分析方法缺乏有效提煉與遷移,缺乏區域地理與系統地理的知識整合,不能深化理解區域地理相關知識。
(四)區域地理觀念的培養沒有受到重視,沒有挖掘區域地理思想觀念,教師引導與強化認圖識圖能力嚴重不足。
“區域認知”是學好區域地理的前提條件,“區域認知”素養的培養是教師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因此加強“區域認知”策略的研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及原因,筆者提出了以下有針對性的對策:
(一)指導讀圖識圖,依據經緯網判定位置,培養地理空間思維。
(二)正確認識區域認知能力,深化其提升意識。
(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區域地理學習興趣。
(四)選擇典型區域:大洲、代表地區(拉丁美洲)或美國的教學內容,展現區域的主要特征。
學生在地理區域學習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各類不同的區域,包括氣候區、地形單元區、自然帶等,面對每一類區域類型,我們要注意讓學生自己分析和總結,抓住其中的規律,這樣的方式會讓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學習中也更加自主,提升自身的區域認知意識。
(五)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營造生活化的學習氛圍。
(六)提供有效的評價方式,增強學生地理學習動機。
(七)多種區域差異比較,增強認識區域相互聯系。
比較的方法更加直觀地將地域差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比較之中會對各個地區的地理特點理解得更加透徹。在學生的思維意識中,比較的方式能夠更加清晰化,對原有的地理知識和區域結構有強化認知的效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認知能力。
區域認知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地理整體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當代的地理核心素養下,對于地理教師而言,我們通常會通過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引導學生掌握基本區域內容和區域特征,進而提升地理學科的學習效果。用區域認知來建構學生的地理思維,打造從“學科教學”走向“學科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