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麗 濟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發展離不開高校教育水平的進步與發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美感教育成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高校舞蹈教學中美育滲透可以更直觀地培養學生心靈美和行為美的特征,不僅促進學生的心靈健康,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美育品格和素養。
我國古代美感教育的開展和普及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真正被列為教育形式是在春秋時期,孔子創造的“六藝”教育體系,結合舞蹈、音樂、詩歌等藝術形式,發揮美育的作用,奠定了中國古代美育的思想基礎,形成了中國古代美育傳統。傳承至今,美育已經成為高校教育的潮流,其中舞蹈教學更是表現美、感受美、傳播美最直觀的教學形式。在高校教學中滲透美感教育,是最新的教育方法和路徑。
美育,又稱美感教育,通過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其具備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真正的舞蹈美育是將美學原則滲透于舞蹈教學后形成的教育,而不是簡單地審美或單一的教學。美育應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和追求美育的精神實質。在舞蹈教學中滲透美育,能夠促進高校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有利于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
在高校舞蹈教學中滲透美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發展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而且能調劑他們的生活,提高其學習效果,培養其文化素養。高校舞蹈教學的美育滲透,是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社會,培養學生的心靈美、行為美與學生個體生命狀態、獨立人格、綜合素養等緊密相關。舞蹈教學中的美育滲透,用現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藝術形象中先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動來感染學生,廣泛而深入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想象力、思想意志及性格。這不僅能豐富學校的文化精神教學,激發學生的情緒體驗,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
(一)將美育思想與舞蹈形式相結合
美育的滲透和傳播不能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無論是古典舞還是民族舞等其他舞種中都可以滲透美育,美育的滲透是不存在界限的。傳播美育思想,要從教學方法及觀念上開始,從根本上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不論審美還是舞蹈動作,都應要求學生從美的角度出發,用簡單的示范、干凈大方的動作、準確到位的講解,積極鼓勵學生,讓學生做到身姿輕盈、體態優美、節奏流暢。
(二)將美育與環境相結合
整齊美觀的教學場地、勵志漂亮的宣傳畫、先進的教學器材、使人身臨其境,讓學生置身于美的教學環境中進行學習,自主提高審美水平。再加上迎合時代潮流的新媒體式舞蹈教學,不僅能夠時刻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而且能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氛圍。
(三)舞蹈教學內容要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舞蹈教學的美育滲透要切合生活實際,除了必要的舞臺效果呈現,還要保證學生體會美育與實際生活的關聯性,不能完全脫離實際教學。教師可結合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真實的舞蹈場面和音樂,讓學生直觀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加深學生對生活美的感受與理解。
(四)藝術內容與表現方法要統一
舞蹈教學是通過肢體動作表現來傳遞內容的,藝術的內容與表現方法要相一致,除了準確的肢體表現形式,富有情緒的、蘊含內容的肢體語言也可以讓教學效果更加突出。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模仿肢體語言,還要教導學生藝術的內容與含義,讓學生進行融會貫通。教師也可以用一些藝術技巧和手段輔助美育滲透,首先確定藝術形式,有目的性地進行創造和發揮;然后借助靈活的藝術表現形式貫穿整個舞蹈教學,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美的姿態和情感;最后利用簡練的語言講解舞蹈要點,讓學生深刻理解舞蹈動作,記住動作要領、發現難點,激發學習舞蹈的興趣,掌握舞蹈的節奏和精髓。
(五)舞蹈教學的美育滲透應在全面發展的前提下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必不可少的美育滲透路徑。高校舞蹈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教授舞蹈動作,還要將其中的感情、智慧、表達思想傳授出去,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與積累、實踐能力的提高與發展,讓學生真正掌握舞學的精髓。對于具有不同體質和舞蹈基礎的學生,教師要因人而異地改變教學方法,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包容學生的錯誤,耐心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