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鶴 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繪本,英文稱Picture Book,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指一類以繪畫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繪本不僅可以講故事、學知識,而且可以幫助幼兒建構精神世界,培養良好的審美意識。繪本是發達國家家庭首選的兒童讀物,國際公認“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
宇宙空間、網絡空間、思想空間、數字空間、物理空間等,都屬于空間的范疇??臻g由不同的線組成,線組成不同形狀,線內便是空間。本文中所指空間是指物理空間。
繪本為幼兒營造出一個神奇美妙的世界。繪本大師運用奇思妙想和不同的繪畫語言將一個又一個好故事變得更加真實有趣,讓文字變得更加有生命力。繪本中所描繪的奇妙空間轉換包括二維空間到三維空間的轉換、不同故事空間之間的轉換和現實空間到虛擬空間的轉換。以下是總結空間轉換的繪畫表達方法。
首先,運用框線來區分現實與虛幻。梅妮妮創作的《好大的風》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小男孩乘著風去冒險的故事。小男孩隨風遇到了一個小女孩,小女孩給他講了很多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帶有魔力,聽完故事就像進入故事里面一樣。所以繪本里描繪了很多奇幻的場景,這些奇幻空間是梅妮妮運用突破框線的表達方式來表現的,如《好大的風》為了表現大風的威力,當大風來到時將許多又大又新鮮的橘子和葉子連同小男孩一起吹到畫框外面,吹到圖畫外的另一時空,讓讀者感受到仿佛吹到了自己的世界里。
其次,運用突破框線來表現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的連接。繪本大師大衛·威斯納的《七號夢工廠》是一部充滿想象力的作品。故事主要講述一個小男孩在云朵寶寶的帶領下穿越到另一個空間去參觀制造云彩的七號工廠的故事。用什么方法穿越到另一空間呢?大衛·威斯納巧妙通過在框線上突破出的一條白線作為小男孩通往七號工廠的通道,這種表現方法既合理又充滿了無限的想象力。
創作者常運用繪畫風格的不同來區分不同的空間。例如,大衛·威斯納《三只小豬》的故事將很多經典作品和角色融合到一起。繪本中將《三只小豬》拆分開,并且將小豬折成紙飛機飛進了《鵝媽媽》的故事里,又爬進了《武士屠龍》的故事里。這種體裁混搭和故事的串聯手法被后現代文藝工作者稱為“互文法”。三只小豬的這部分故事運用精致寫實的畫法,當跳入《鵝媽媽》的故事情節里,畫風則變成了清新簡單的簡筆畫風格,如小豬從《鵝媽媽》場景中跳出時,豬頭部分是寫實的,豬的后半身則還停留在簡單清新風格中。作者通過畫風的變化讓小讀者們能夠很清楚地看明白一個故事與另一個故事之間情節的穿插。
創作者常通過改變顏色來區分不同的空間。約克·米勒創作的《書中書》趣味性十足,畫家實驗性地將視錯覺藝術運用其中:在二維紙面上構造出三維的視覺空間。故事講述一個小女孩收到了奇妙的禮物,是一本書。書中無限重復的畫面,激起了小女孩的好奇心,于是小女孩開始探尋書中的秘密并穿越到書中。繪本出現了兩個空間,一個是小女孩所在的真實空間,另一個是小女孩得到書后穿越到書里面的空間。約克·米勒對這兩個空間的處理是,真實空間運用艷麗的顏色,而書里面空間繪制成黑白色,能使讀者很輕松地通過畫面讀懂故事。其巧妙地將真實與虛幻融入書中,帶領讀者展開了一場穿越時空之旅。
真實空間轉換到虛幻空間的另一種繪畫表達方式是繪本畫面如定格動畫一般,每一張都逐步發生變化并最終進入另一個嶄新的空間。例如,繪本大師莫里斯·桑達克最著名的《野獸出沒的地方》,開篇小邁克斯因和媽媽鬧別扭很生氣地回到自己的小屋時,第一幅畫面是現實空間下真實的臥室,第二幅畫面的門、窗、床仍然存在只是長出了幾棵樹,第三幅畫面門、窗、床已經開始變得模糊樹木也越長越茂密,當翻閱到第四幅時,畫面中的門、窗、床徹底消失,一個神奇陌生的野獸國出現在讀者面前。仔細觀察這四幅圖可以發現,畫面中月亮的位置一直沒有改變,唯一改變的是月亮從月牙逐步變成了滿月。桑達克就是運用這四幅圖十分自然地帶領讀者進入另一個野獸的空間。
在繪本的世界中有無限的魅力需要我們去探索和學習。上述繪本空間轉換表達方法是通過大量的優秀繪本總結得出的,希望能為喜愛繪本的朋友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