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亮 魯迅美術學院
在現代藝術發展過程中,抽象藝術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在藝術界樹立起一面旗幟。抽象藝術是在傳統具象思維的基礎上創造出的一種全新藝術表現方式,弱化了其他藝術形式的技巧化,具有商業化的屬性,注重個人思想和情緒的表達。
俄國藝術家康定斯基,最初并不是搞抽象藝術的,他是受到印象派、立體派、野獸派的深刻影響,不再描繪具象,而是通過純形式來表達情緒和思想。他認為純粹的色彩,線條和形狀足以表達情感。另一位代表性抽象藝術家是蒙德里安,他把繪畫的語言抽象到最基本的元素,直線、直角、純顏色利用抽象藝術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來表現自然的力量與自然本身,被稱為“冷抽象”。有人說抽象是對具象的概括和抽離歸納,筆者認為,抽象藝術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這個世界是抽象的,宇宙是抽象的,抽象是永恒的,大自然中的石紋、花紋是抽象的,每個空間都是抽象的,這說明并不是人類創造了抽象,而是人類發現了抽象。
與抽象藝術相對的便是具象藝術,從古希臘、古羅馬創造出古典美的審美標準,到后期的文藝復興、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具象寫實的手段和思維深深地印在人類的頭腦中。具象藝術通過寫實的描繪,產生一個很明確的形象,這個形象與自然事物的形象相吻合,從而使觀眾輕松地欣賞和理解藝術所傳達的美感與視覺享受。而這種精致的、唯美的藝術品也被大量收藏。具象藝術的技巧性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沒有一個長期的基本功訓練是很難做好寫實雕塑的。
相反的是,抽象藝術的特點在于否定技巧性,它使藝術創作顯得簡約,但這種簡單背后的思想性后盾卻更為重要。抽象藝術沒有帶給觀眾熟悉的自然界形象,幾何化成為抽象藝術的特征。抽象藝術的個人色彩非常濃厚,更注重表達一種情緒和情感,對于抽象藝術家而言,準確把握創作的思路和脈絡相當重要,而觀眾欣賞抽象藝術則需要更花心思與時間去理解和揣摩,所以抽象藝術也被稱為“完全一個人的藝術”。
早在20世紀,抽象藝術就被傳播到中國,之后雖然許多中國藝術家進行了關注并學習抽象藝術,但在藝術的主流中仍然沒有被重視,甚至遭到排斥,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一是中國觀眾根深蒂固的具象思想,在觀看抽象畫時首先考慮這個作品的形象,是否“像”,最能證明這一點的就是北京央視的新大樓,設計者為荷蘭優秀的建筑師雷姆·庫哈斯,該作品遵循抽象的設計理念和形式創作的方式,這件作品也獲得了全球最佳建筑獎,最終成為當代十大建筑,這樣一件抽象的備受好評的偉大作品被中國觀眾的具象思維所打敗,被大眾所惡搞,稱為“大褲衩”。二是中國觀眾思想的守舊,很多中國觀眾缺少理論的指導和教育的引導,部分中國觀眾思想老化,不愛接受新事物,抽象藝術在很多觀眾眼中就是所謂的“瞎畫”或“這畫我也能畫”,從而不屑一顧地對待抽象藝術。中國觀眾欣賞不了抽象藝術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還是什么?許多人認為抽象藝術來自西方,然而很多抽象藝術大師認為抽象藝術其實來自中國,早在3000年前青銅器上的銘文就很抽象,中國美學理論注重意象、神似,妙在像與不像之間,而中國的書法狂草就是抽象藝術的典范。抽象藝術大師蒙德里安受立體派畢加索的影響,而畢加索深受東方藝術的影響。在這樣一個被西方抽象藝術沖擊著的中國抽象,民族化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家所追求的理想和抱負,也是使命感的體現。
抽象表現主義又稱抽象主義或抽象派,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的紐約,抽象表現主義大膽嘗試,他們的作品或激情動感或安寧靜謐,都是以抽象的形式來表現情感和情緒。而抽象表現主義也第一次把世界的藝術中心從法國巴黎遷到了美國紐約,并取得世界性的影響。抽象表現主義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是杰克遜·波洛克,被稱為抽象表現主義的先驅,是20世紀有影響力的抽象表現藝術家之一,他在1947——1950年間創作出世界聞名的“滴畫”成為美國現代藝術的一面旗幟。從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抽象藝術的精神,畫面沒有任何可辯實,處處充滿藝術家的情緒,沒有空間,沒有透視,卻帶給人感受。但抽象表現主義在中國很難被接受,黃河清在他的著作《藝術的陰謀》中批判了抽象表現主義,認為抽象表現主義是中央情報局制造出來的一個藝術派別,筆者認為這個觀點有些偏激,其實抽象表現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得到了藝術界的認可,在此過程中,中央情報局發現了抽象表現主義作為文化冷戰的武器具有可利用價值,用其來反對和對抗蘇聯的現實主義。而藝術家本身并不關注政治,對對抗沒有興趣,然而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抽象表現主義成為當代藝術的主流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