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華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高校大學生在寢室生活當中共同進修、共同生活;彼此相互監督、相互鼓勵,從而達到一種被社會認同的價值理念、人生態度與生活習慣,是日常行為習慣培養與提升大學生思想品德的關鍵督促地點。將寢室文化投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將宿舍文化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注重核心人才的培養,以培養出符合新時代背景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
高校寢室文化是指大學生的主要生活的空間,共同學習,彼此相互影響和校園文化的載體。良好的寢室文化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文化寢室、示范寢室、衛生寢室等評選活動是高校合理管理學生寢室的有效方法,也是目前建設高校文化寢室的主要相關對策。寢室的物質文化主要是寢室樓內是否能滿足日常生活各項基本需求,是高校人文關懷、教書育人的物質體現,其中蘊含著諸多育人精神和教育文化的道德精神,并不斷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達到鍛煉學生道德品格,塑造學生精神風貌,激發學生熱愛學習以及積極生活的目的。
上海交通大學于1986 年初次提議寢室文化的創辦看法;1991年初階定義建設寢室文化理念;1997年獲得國家教委的認同;基于此國內學術家對寢室文化展開相關性研究并組織起各高校開始寢室文化的建設與實操。高校寢室對新時代大學生具有“規范、教育、塑造、凝聚”等育人功能,綜合各高校寢室文化建設有較高的成效。新時代大學生停留時間較長的場所是校方寢室,構成了穩定、緊密聯系、相互制約的生活圈子。作為一種新型價值思想和形態意識,大學生作為個體,主要影響寢室的精神文化需求與物質理念,對群體行為有潛移默化的認同、歸宿以及依賴,使得寢室內學員間具有相近的生活行為、價值訴求和思維方式,從而影響群體發展。優秀的寢室文化環境、濃郁的學習氣氛都有利于寢室成員養成優秀的道德品質與精神氣質,使得寢室文化產生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影響。優異的學習榜樣會成為寢室的重心,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行為舉止等會讓寢室其他學員相互學習成為榜樣,這時便具備促進優秀品德和行為習慣培養的領導作用。
目前“學分制”是被國內各大高校奉行管理的教學模式,在當前模式下,學生上課時間與地點都各不相同,而且大學生選修、參加校園社團、社會實習項目等,導致傳統的小班式管理不當,因此高校需要上級領導密切關注以寢室小團體活動的大學生建設。把新時代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到高校寢室當中,對于這點各大高校開始重視起寢室模式的管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學生以及家長們對高校寢室的硬件設備的需求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寢室便攜程度與舒適度成為建設高校寢室文化的主要條件。盡管近年來各大高校不斷加強寢室設施的建設力度,但由于建筑設施老舊;經費緊張等條件限制,導致寢室至今仍存在基礎設施設備的落后現象[1]。如:寢室公共設備老舊不堪,公共設施不齊全,寢室區缺乏自主學習課室、課后閱讀課室、活動課室等,這些都成為寢室文化建設的協同問題,難以在近期得到有效處理。
寢室是大學校園內的生活基本場所,根據調查顯示近80%的大學生在寢室的時間超過10 小時,換句話說高校寢室就是大學生的家,大學生喜歡在家里長談闊論及發表政治見解,或者關注某些時間點的時事政治糾紛展開辯解,大學生的閑居交流必定對于大學生有著開拓視野的作用,端正政治認識從而提高政治思想覺悟水平。寢室思想政治文化建設是反映高校特色、育人的重點工作,然而寢室文化精神建設僅僅是走過場,開展不夠透徹[2]。加強大學政治思想培育,跟緊黨的指揮,利用資源優勢,勇于創新嘗試,長期開展寢室文化主題活動,建設精神文化地。設計獨具創新的生活環境,如:社團活動、宣傳海報等,讓學生無時無刻接受文明精神氣質的滋養。大學生在寢室的時間將近半天,要充分利用大學生閑余時間開展工作,這樣才能圍繞學生做到關注學生、效勞學生[3]。因此高校的思想建設者必須走進大學社區進入學生寢室,建設良好的寢室文化,及時對寢室學院產生陶冶影響,幫助大學生形成優秀的政治觀念和思想意識,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品質,自然而然地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提升。
寢室是大學生影響最頻繁、最干脆的場所之一。大學生在這種相互影響當中,其素養與道德品德得以潛移默化的提高和養成。這種影響是有效的。例如:在寢室推崇高雅的文化能讓學員們富有飽讀詩書的氣質,彬彬有禮的態度;在寢室推崇學習文化有利于促進學員間的良好學風,促進學員形成“好學善學”的學習風氣;在寢室推崇與時俱進的文化有利于構成融洽的寢室關系,保持學員良好的心理態度與精神狀態,培養健全型人格;追求獨立自強的寢室態度。相反,消極的寢室文化則會影響大學生活、人格培養以及健全心理阻礙核心素質的成長發展。增強寢室隊伍的創新,立足現在著眼未來,正確應對工作情勢,增強事物前瞻性與了解性,創新地開展建設文化活動。利用網絡創新文化建設,利用寢室互聯網新媒體微信等終端,在學校官網、微信公眾號、各班班
群等設計新穎有趣的文化活動,以貼近新時代、新大學生、新生活為資訊開展政治思想教育,傳遞文化教育。提高文化活動教育,注重集體文化活動建設,兼顧學生自我價值觀體現,增強學生參與感,讓學生在活動形式內容中獲取文化力量轉化為自覺行動。
高校宿舍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高校各方面的資源力量,準確分工配合。寢室文化建設主要由高校學生,高校各個部門統一管理與科學規劃從而達到理想的文化建設效果。建設高校寢室文化是一項持續性的工作,必須在規范保障基礎上以長期的澆灌,達到育人的目的。但在現實工作中,寢室文化建設達不到高校的高度重視,僅僅將文化建設的全部成果視為寢室內務評比、寢室文化比賽等短期活動,缺少建設規劃的工作態度,導致高校寢室文化建設的開展緩慢,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各高校要加強寢室建設的投入資金,積極組織校方了解各個寢室存在問題與請求,以服務、便利學生為主旨,考慮綜合設施在寢室生活上的實用價值,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造方案,增強設計美感提升景觀價值,營造健康、舒適、衛生的寢室文化環境[4]。
隨著我國各大高校教育的不斷發展,高校教育越來越重視寢室文化建設,建設的成效越來越受到高校教育的工作者廣泛關注以及高度重視。教育要想獲得長遠發展,就必須深化改革、與時俱進、全面發展,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宿舍文化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大背景下,加強宿舍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有助于高校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大學生的成長,更有助于高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