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隨著高職院校的擴招,就業問題日漸凸顯。加之今年受到年初開始蔓延到發稿還未結束的新冠疫情的影響,就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各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應當重新審視新形勢下的就業問題,正確面對挑戰,提早研判,積極制定就業方案,為穩就業保駕護航。
(一)崗位需求數量減少
疫情對整個的經濟形勢的短期影響較大,相對來說,非制造業受到的沖擊比制造業更嚴重。企業開工復工推遲,中小企經營困難大,不少企業面臨倒閉,旅游、餐飲等行業受到較大的沖擊,因而企業所提供的需求數量減少,或少量招聘延期招聘,還存在企業單方面毀約的情況,進而使得今年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二)用人供需結構矛盾短期擴大
疫情發生之前,各高校人才輸出總量與市場需求總量基本保持平衡狀態,但是,疫情之后,這種平衡被打破了。傳統制造業、旅游、餐飲、交通運輸等行業的同學要找一份對口的工作,難度指數上升不少。但是與疫情相關的醫療防護、在線辦公、在線教育、5G、云計算等卻加速爆發,出現人才空缺。另外,國家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5G 基建、特高壓、新能源汽車、云計算等方面人才也緊缺,這種用人供需的結構矛盾短期內會擴大。
(三)供給需求的匹配方式發生變化
受到疫情防控的影響,求職者與企業之間只能通過空中宣講會、遠程視頻等方式來實現供需匹配,這需要求職者主動去適應。相對于面對面的交流,求職者可能要承受更大的壓力,因而,需要畢業生去不斷的調試。同時給就業指導老師的工作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空間受到壓縮。受到高職院校擴招的影響,今年畢業生總數較往年多出40 萬,達到874 萬。受疫情影響,市場上就業崗位縮減,短期內經濟復蘇緩慢,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出現供過于求的現象。企業用人門檻提高,而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及就業競爭力相對研究生、本科生等名校畢業生來說,處于弱勢。加上去年待就業人員,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空間受到進一步的壓縮。就業壓力倍增的客觀事實存在,并將一定時期內持續存在。
(二)受疫情影響,畢業生居家后就業意識淡薄。在本該是進入招聘小高峰的春節后,畢業生們為了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都居家待命。家是最溫暖的港灣,遠離了校園和課堂,遠離了老師和同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畢業生的就業意識,有意無意的屏蔽了就業壓力。加之部分家長對未來疫情的不樂觀,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畢業生對就業壓力認識不足,導致缺乏就業的主觀能動性。
(三)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過于薄弱,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很多的高職院校里,《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一類的課程被邊緣化,師資不足,課時不足,重視不夠,制度支持不夠等原因導致學生在校期間很難接受到系統的全面的科學的實踐性強的就業指導。加之就業指導課程實效性的延后,很多學生是到了面臨就業的時候才覺得“書到用時方恨少”,因而,學生的就業能力不足。
(四)各種技能證書考試、升學考試、畢業答辯延期,使得部分同學原本就存在的懶就業、慢就業和不就業問題的學生更加心安理得的維持原狀,以不變應萬變。但是這種狀態是不健康的。還有一些學生,想進入職場,又擔心未來的考試,居家學習又動力不足,一時失去了奮斗目標,惶惶度日。
面對上述變化與挑戰,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好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
(一)學校層面:高職院校要全面做好就業服務工作
1.要積極的研判就業形勢,快速反應,制定積極的就業指導方案,加強畢業生的教育和引導。比如,搭建有效的就業渠道,利用校友企業、行業協會提供匹配度高的崗位。舉辦專項培訓班,對畢業班輔導員、班主任、任課老師進行就業指導方面的專項培訓,提升就業指導能力。
2.營造積極的就業氛圍,在全校推進全方位、全員就業幫扶行動,分層次網格化對畢業生就業進行精準幫扶。充分依托現有科技,即時發布、精準推送就業信息,并進行跟蹤服務,全面疏通就業中的堵點、打通就業中的難點。
3.開展就業指導線上服務,利用抖音、短視頻等新穎的方式,也可以借力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
(二)個人層面:學生要有強烈的就業意愿
1.客觀地結合專業來分析就業前景。根據實際情況定個目前能夠達到的目標。如,可以去前程無憂、智聯招聘、BOSS 招聘、中華英才網、獵聘網等網站的校園招聘專區看看,把自己想投的崗位研究清楚。對照要求優化簡歷,練習面試技巧,提高網申通過率。
2.盤活自己的人際關系。強化父母、親友、師長等的人脈關系,打破面子觀念,突破舒適區,為夢想付出實踐。進行創新創業,自力更生。
疫情之下,非常時期,以學校做好就業服務,學生提升就業能力為內循環,以獲得家庭支持、拓展就業市場為外循環,內外雙驅共同行動。促進高職院校學生順利、優質、高效的就業,為全社會的穩就業貢獻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