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根據黨的十九大工作會議相關會議精神的指導,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國家發展戰略已經由轉變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想要實現這一戰略目標,需要作為人才培養基地的高等院校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創業人才。因此在高等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就顯得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思政教育的開戰目標以及相關實施策略進行分析,以探討二者實現科學結合的路徑。
對于一個創業者來說,團隊意識的形成是提高自身格局的重要因素。縱觀現實生活中知名創業者的發展道路,我們不難看出創業者并不是僅僅依靠自己進行事業構建的。在實際的創業過程中,創業者對社會資源的利用能力和與伙伴關系的處理能力,都決定著創業者的格局和實力。同樣的,每個創業者之間不僅僅只是競爭關系,這是在實際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必須要引導學生明白的普遍客觀思想。如果在同一個市場上只會與對手一味地競爭,或者只是憑借自身的個人才華去做事,那么能得到的回報和收益十分有限,因此,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創業者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團隊協作意識。在目前我國的高校大學生構成中,獨生子女的比重占據很大,對于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和處理技巧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因此只有通過教育引導學生意識到團隊協作能力的重要性,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礎,在實際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在市場上具備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就必須通過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對于當代青年特別是在校大學生來說,創新往往意味著更高的風險,因為大部分創新者需要跳出行業的現有經驗,在無人指導和沒有先例可以借鑒的情況下獨自摸索發展道路。
與歐美國家不同,在我國現階段的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公平競爭是市場道德最基本的準則。因此在實際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公平競爭意識。在創業過程中每個創業過程中每個創業者面對的不僅僅是消費者,同時也有行業內的其他創業者。學生作為未來的創業者,必須要具并且秉承公平競爭的意識來進行事業規劃,在一群人的競爭過程中,不遵守競爭規則的人能夠獲取一時的利益,但是違背公平競爭原則一定會被行業內的成員共同淘汰。因此要教育學生在創業過程中不要因為過于重視利益而忽略了形象的樹立,利用違背市場規則的手段獲取利益終究不會長遠。只有養成來良好的公平競爭意識,才能夠使自身的創業之路走得更為長遠。
要想實現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最根本的融合途徑是在課堂教學上。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陣地是思想政治教學課堂。這就需要思政教師在實際的思政教學活動中結合教材知識,對教學手段做靈活變通,通過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將創新精神、創業知識融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中,實現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活動。以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職業規劃相關知識點的教學為例,教師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知識點講解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分享一些創業成功的相關案例,引導學生感受行業領頭人物創業過程中鍥而不舍的精神,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環境中自覺接受創新創業知識的熏陶,以拓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內容,
當代許多大學校園文化互動越來越偏離實際,各種文化活動流于形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導致參加校園文化活動的學生越來越少。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以思政教育為目的的校園文化活動要與時俱進,可以在內容上與當前的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相結合。比如,高校在傳統的社團活動和各類講座報告中增加創新創業的相關內容,先從學校歷史的角度來講,發舉出學校在建立過程中的創業思想和具體過程,其次可以邀請一些創業成功的優秀畢業生為學生作報告,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創業內容,感受創業思想,學生對學生的講座模式也容易獲得學生的信賴與好感。最后學校也可以積極組織社團舉辦不同主題的校園創業活動,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
隨著我國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QQ、微信以及微博、抖音短視頻等等現代社交軟件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的必備,同時這些軟件也被運用于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中。隨著我國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新時期下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重要途徑。因此,高校教師抓住機遇,積極占領網絡思政教育新陣地,加強校園網絡學習平臺建設的同時,及時將一些創新創業知識與思政教育知識相融合,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育宣傳,鼓勵學生投入到創新創業互動中。
綜上所述,創業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密不可分,因為一個有著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在社會上作為一個創業者立足,更加長久穩定的發展。對于當代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來說,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以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校園文化活動與日常思政教育課堂活動等手段,實現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從而為學生更好的創業、擇業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