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羅橋中學,江西 上饒 334109)
長期以來,初中物理課堂是以教師為主,教師大多是將教材的內容照搬到黑板上,然后按照列舉的知識點來宣講,這種方式比較機械,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物理知識比較抽象、系統,這種教學不利于學生的知識的消化與掌握。物理屬于理科類知識,這類知識比較枯燥、抽象,要想讓學生對物理產生興趣,教師有必要將抽象的物理知識具體化、簡單化。生活化教學符合了初中物理教學的需要,在物理課堂中導入生活實例,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高效課堂教學。
物理是初中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我們學習物理知識的目的就是運用物理知識其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由此可見,物理這門學科與生活密切相關。相比于傳統的教學,生活化教學更符合了初中物理教學的需要。生活中的物理知識通俗易懂,喜聞樂見,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消化。初中物理課堂中導入生活實例,就是將物理知識還原于生活,將物理知識與生活,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物理知識,理解物理知識,讓學生自覺走進物理這所知識大門。同時,通過探討、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發展,讓學生了解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妙用,進而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生活化教學也逐漸受到重視。生活中的知識通俗易懂,是學生所熟悉的,將生活中的知識導入課堂,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豐富課堂內容,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教師要善于導入生活實例,借助生活中素材來引導學生學習,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課前是課堂教學的準備環節,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前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中必然會有效實現統一。以往,教師在課前就是讓學生花幾分鐘時間閱讀教材,這種課前準備比較蒼白,難以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在課前導入生活實例,可以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一個具體、形象的認識,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妙用,進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2]。如,在《熔化和凝固》這一章節中,在講解這一課知識前,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學生經常吃的冰棒:從冰箱里拿出冰棒,撕開外包裝袋,會看到冰棒冒氣,冰棒放在一個杯子里,它會慢慢融化成水,這是為什么呢?列舉生活中這一現象,引導學生思考,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問題上來,然后再倒入課堂,引導學生學習課前知識。以生活實例為導線,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探究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進而實現高效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的核心環節,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將教學內容有效地傳授給學生,教師必須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以往,教師大多是結合教材,提出問題,然后進行問題解答,這種教學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初中物理許多知識都與生活相關,在生活中都有著許多應用,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導入生活實例來引導學生學習[3]。如,在《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一課中,為了讓學生了解聲音是如何產生與傳播的,教師聯系生活中的電話。電話就是通過聲能與電能相互轉換來實現通信的,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認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場電話模擬練習:一個長線,連接兩個水果凍盒子,一名學生站在教室內,一名學生站在教室外,其中一名學生對著果凍盒子說話,另一名學生用耳朵聽。通過這樣的一個簡單的模擬實驗練習,學生可以了解電話通話的原理,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
課后練習是物理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科學的課后練習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物理知識的應用性非常強,要想讓學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識,不僅需要依靠教師的講解,還需要讓學生進行一定課后練習。課后,學生大多沒有花時間去鞏固所學知識,以至于學生很容易忘記,而要想讓學生高效消化所學知識,靈活應用所學知識,教師可以導入生活實例[4]。如,在《內能》這一課中,教師在講解完這一知識后,教師可以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去找一找生活中一些有關內能的實例,從而讓學生在自我學習過程中加深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加快知識技能的轉化。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導入生活實例,在線與學生探討課后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習質量。
綜上,初中物理這門學科與生活息息相關,在物理課堂中導入生活實例,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導入生活實例,多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來輔助教學,進而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