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鋼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熱連軋廠,遼寧 本溪 117000)
文章介紹了本鋼熱軋廠1700 產線飛剪設備的基本構成、工作原理、常見故障及維護檢修作業要點,結合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典型設備問題進行分析,直觀易懂地把故障原因、處理方法及改進措施總結出來。
精軋機前飛剪用于將運行中的鋼坯切去頭部和尾部,以便鋼坯順利進入精軋機,并且可以提高成品的頭、尾質量。采用轉鼓式結構,由一臺750kW交流電機通過齒式聯軸器與主減速機相連,主減速機輸出端通過鼓形齒聯軸器與下轉鼓相連。上下轉鼓間由同步齒輪相連。當電機轉動時帶動下轉鼓轉動,上轉鼓也同時轉動,由裝在上下轉鼓上的剪刃剪切帶坯。上下轉鼓經雙列園柱滾子軸承裝到機架內,機架通過預緊螺栓與底座把合一起。傳動裝置2006年將控制部分改成TMEIC-GE 產品,但整流橋沿用1991 年西門子老化設備,主變壓器也是沿用原有設備,使得成套設備的整體工作能力受到限制。
根據飛剪工作制度的不同,需采用不同的計算電動機功率的方法。按啟動工作制工作的飛剪電動機功率幾乎完全由飛剪運動質量的加速條件來決定,因為每次剪切要求的加速時間非常短,在個別情況下只有0.1 秒,在這種情況下,剪切力對電動機功率實際上沒有影響。
由于剪切時間非常短,這時電動機電樞內之電流由于自感作用來不及增加,所以剪切功完全是靠減少飛剪轉動部分質量的動能儲備量來得到的。
帶坯從粗軋機組最后一個機架(R3)軋出之后,以4 米/秒的速度向前運送。為了與飛剪的剪切速度相適應,在帶鋼到達飛剪之前,應將帶坯的運行速度降低到1.5 米/秒以下。若帶坯較長,當帶坯尾部離開R3 機架之后,就應開始減速;而當帶坯的尾端離開某組輥道時,該組輥道的速度又回升到4米/秒;當帶坯的頭部前進到h2 熱金屬檢測器時,控制器開始采集激光測速儀測得的帶坯此時的實際的運行速度。當帶坯前進到“降速HMD”即h3 熱金屬檢測器時,帶坯的速度應降到與飛剪的速度相適應;當其頭部到達“啟動剪切HMD”即h4/h5 熱金屬檢測器時經“T”秒后起動飛剪,自動地切除帶坯不規則或低溫的頭部,且將帶坯的速度進一步降低到與精軋機組的第一機架的咬入速度相適應。帶坯的尾部是否需要剪切,這要由成品帶鋼的厚度和寬度規格不同而定。
2016 年8 月至2017 年12 月,飛剪傳動柜在切尾準備時多次來97# “AC line current loss 交流進線電流丟失”故障跳出自動方式,傳動系統正常保護功能啟動,電機自由停車。電氣傳動點檢技術人員對設備進行詳細徹底的檢查,更換了所有相關備件,并通知機械專業進行相應檢查,發現電機內部繞組劣化嚴重劣化,重新修復電機后,故障徹底排除。
飛剪電機試車時刷架在啟動時有輕微打火現象,停機將軟連接拆下發現燒損非常嚴重,經平整、打磨后也無法再上機使用,從中修下機的中間輥道柜內拆下兩顆95mm2軟連接電纜替代上機后轉車正常,電機啟動后打火現象消失。從軟連接燒損情況來看,主要原因是軟連接頭與刷架接觸面不夠,在電機啟動狀態電流較大時過熱造成打火燒損。
施工前準備:聯系施工方,辦理第二種工作票、動火作業證,備好滅火器、水桶,準備好工器具,確認上機電機狀態(外部完好、聯軸器安裝到位,有限位,盤車正常,確認軸承完好),聯系天車司機上車。點檢員上操作臺取設備操作牌。
施工過程:1.電機拆除:電機地腳螺栓、聯軸器螺栓拆除,碼盤拆除。電機具備起吊條件,其他人員撤離,嚴禁其他人員在吊物下方停留,以免造成人員傷亡。
2.電機安裝:電機吊裝到位,因電機基座與電機有限位,無需找正,電機落穩,電機端面與基座端面嚴絲合縫,緊固電機地腳螺栓,安裝電機碼盤,碼盤安裝要求螺栓與電機非負荷側軸端面緊固到位,碼盤下端面限位充分卡在軸端面內,中間縫隙均勻,不能有嚴重的角度傾斜,保證電機運行時碼盤不會劇烈擺動,造成損壞。聯軸器螺栓緊固到位,要求使用彈簧墊,緊固后聯軸器端面與萬向接軸端面嚴絲合縫,焊接防松螺栓,確保螺栓不會松動。
本鋼熱軋廠1700 產線飛剪機械及電氣傳動設備使用年限均過長,超期服役年限過長,經過幾次局部改造雖能繼續使用,但備品備件已無法采購,為日后的運行維護埋下隱患,已申報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