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淮安供電分公司,江蘇 淮安 223001)
線損管理是一項重要的綜合性管理工作,更是一項持久艱苦的工作,安全經濟、多供少損是電力企業一個永恒主題,它體現著電力企業的技術、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一個電力企業的經營管理狀況,要堅持用科學手段加強線損管理,要堅持用先進技術完善電網結構,要堅持用完善制度規劃管理和技術。因此,研究線損管理,降低損耗是供電企業提高企業經營效益的根本問題,有利于建設節約型社會。
綜合考慮線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需求,結合當前的技術水平構建完善的同期線損管理系統,要求系統具備線損監測、預警、統計、評價以及管理等功能。數據管理是對所采集的數據與系統本身的數據進行分類存儲和管理,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指標管理指在線損計算中綜合考慮多個參數。因細化指標種類較多,要求構建綜合指標體系,并對不同指標進行配置與管理。監測預警指對電量與損失等進行實時監測,并進行分壓、分區及分線統計和分析。輔助決策指對各類線損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評價,為線損規劃管理提供可靠依據。
提高同期線損管理水平的基礎就是對數據信息進行有效采集和分析,并根據數據信息制定具體、完善的方案。首先,要進一步落實電力系統的智能化體系構建,通過現代智能技術和計算機體系來構建完善的數據檢測體系,提高數據搜集的全面性、精確性,增強數據反饋的及時性。同時要基于電網基礎架構,進一步確認電力數據的精確性,為管理人員制定解決方案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
基于同期線損管理系統的功能需求,考慮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擴展性,采用分層架構的思想對系統進行整體性設計,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組成部分。信息交互層。基于SOA 信息交互實現數據及功能應用集成;數據倉庫層:以統一、標準、共享為原則實現數據對內的利用以及數據對外的服務;應用設計層。結合實際功能需求,實現統計、查詢、分析、評價等功能;分析展現層:以圖形化、網絡化的方式全方位展現各種數據信息和分析結果,為同期線損管理人員實際工作的開展提供更為形象、直觀、清晰的信息參考;數據管理層。基于目前電力企業海量數據,可實現高效的存儲與管理。
主要由供電所采集運維人員對采集成功率負責,加大采集運維管理力度;對上線用戶進行系統監測,對漏抄戶數分析原因。營銷部對補抄不回高于10%的臺區下發派工單交各供電所運維專責人員現場排查處理,確保發現問題、現場故障得到及時處理,對處理情況全過程監管考核。同時對現場電表停電進行嚴格管理,欠費停電時要確保表計在線;每周派發連續異常用戶督辦單,規定處理時限,對“日漏抄”超過5 戶的臺區進行監控和異常處理,確保上線戶數的抄表成功率。監測日線損率情況,對異常臺區連續出現三天的臺區進行重點分析,派督辦工單對異常的用戶進行檢查;對月度線損率不合格臺區,組織用電檢查,及時分析原因,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針對同期系統數據量大,實時要求高,供售電關聯性強等特點,建立數據異常自檢及處理系統。同期系統可自動檢測數據錯誤、波動超限、采集失敗等異常,并結合實際業務,將其劃分為39 類,抽取詳細參數形成報表。異常分為“提示性”和“警示性”兩類,根據輕重緩急,系統會自行判斷責任部門及處置流程,采用異常聯系單機內管理與機外流轉相結合的方式,保持責任部門異常處理流程的完整性和獨立性,同時實現異常處理過程閉環管理。
電力企業應該定期地組織相關部門與相關人員開展定期線損的管理培訓,使相關部門或相關人員可以準確詳細地了解電力企業的線損管理要求與線損管理的業務流程等信息。另外,不同的電力企業之間可以對同期線損管理的方法與經驗進行交流,與此同時,電力企業還可以邀請相關專家對線損管理系統的基本使用方法進行培訓,以提升他們的業務能力。電力企業應該逐步推進統計線損管理系統在各部門、各單位的使用。通過采取讓線損系統的技術核心人員與一線人員進行詳細的交流與討論,這對于提升一些員工的積極性,存在問題解決的可能性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與此同時,在使用線索管理系統的部門和單位,可以將他們的經驗與其他部門和單位進行交流與推廣,保證電力企業同期線損管理水平提升的良性循環。
電能的生產與使用需經歷輸電、變電、配電等環節,在多個設備的轉換與傳送過程中必然會由于阻抗、熱能散失等原因而產生電能損耗,即通常所說的線損。線損是體現電網運行效率的重要指標,也是影響電力企業經濟與社會效益的關鍵因素,同時反映著電網結構的合理性、電網運行方式的科學性,以及電網相關技術應用的先進性,因此線損是目前電力行業應該也是正在關注的重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