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河南 安陽 455000)
生態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現代人類社會發展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是全世界都應當面對并盡快解決的燃眉之急。本文主要闡述了環境監測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環境監測工作的發展趨勢、保障措施。
環境監測是指通過對影響環境質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測定,確定環境質量(或污染程度)及其變化趨勢。環境監測可以分為很多種,如水環境監測、大氣環境監測、土壤環境監測、噪聲環境監測等。環境監測主要包括物理手段、化學手段、生物手段,通過借助先進的技術,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監督。
環境監測通常包括背景調查、確定方案、優化布點、現場采樣、樣品運送、實驗分析、數據收集、分析綜合等過程。簡單來說是計劃-采樣-分析-綜合的獲得信息的過程。
環境監測的結果是科學的數據資料,為環境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與此同時,通過不同時間的環境監測可看出污染物等物質含量的走向,進而能夠對環境質量進行預測。
環境保護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環保法律和規章制度也相繼被頒布。法律的出臺推動了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施,讓環境保護工作變得有章可循。環境監測是環保法律制定的依據,環境監測運用現代化的儀器和手段對被監管的對象進行環境污染的綜合測評,對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環境治理,監測先行。在具體的環境治理過程中,離不開環境監測的技術支持。通過環境監測技術,為環境治理提供數據參照。監測數據能夠控制總排污量,企業污染物的處理達到能夠排放的標準,通過監測技術判斷是否能夠外排,污染物監測保證企業污染物排出不會對環境帶來更為嚴重的污染問題,。
企業通過各種監測手段正確處理企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之間的關系。如果企業逃避監管,不運行污染防治設施,造成環境污染的嚴重后果,要受到嚴厲懲處。環境監測有助于明確環境污染責任,為懲治環境污染違法犯罪提供依據,從而切實保護生態環境。
監測數據可以為正確處理措施提供依據,可將污染事件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狀況的發生,制定合理的應急處理方案,最大限度的減少對周邊環境的污染。從某種程度上講,環境監測工作在環境污染的預警以及環境惡化控制管理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產生污染糾紛中,監測數據可以作為依據來證明是否造成了污染并確認責任,從而進行正確仲裁。如引發環境訴訟案件需審理時,環境監測數據起著證明當事人犯罪與不犯罪,違法與不違法的關鍵作用。如海上的石油泄露,環境監測部門會針對污染的海域、擴散的范圍等,進行特定目的監測,對環境糾紛進行合理仲裁提供數據證據。
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千里眼、順風耳 ”,提供原始數據,有環境監測的數據作為基礎,保護管理工作才能獲得相關定量化信息,才能了解污染物所產生的整體過程以及產生原因,通過掌握污染物實際變化規律以及數量情況,充分了解噪聲環境、大氣環境以及水環境等污染的實際環境容量,可以對承受程度大于環境容量的項目,堅決不予審批立項。
我國提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經濟和環境是相互促進的,經濟的發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進而美化人居環境,環境是人們生活質量的基礎,是身體健康的保障。環境監測在城市規劃中能夠起到監督指導的作用,促使城市規劃更加合理、正確。用規范環境監測,來加快城市建設和加強城市生態文明建設。
儀器分析不斷豐富化學分析的內涵,現代分析儀器的更新換代和分析新方法、新技術的不斷創新與應用,使分析化學產生更深刻、更廣泛的變革。儀器分析是化學分析的發展更新,由手工操作向連續自動化邁進,新世紀到來后,儀器分析的應用由“物”到“人”的發展趨勢越來越顯著,儀器的聯合使用和電子計算機化為化學分析提供更準確、更靈敏的快速分析方法。
改革開放的中國與國際接軌,我們可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優秀人才,做到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要實現監測體系現代化,也是實現監測管理現代化。既要包括人才、質量體系、投入機制等內容,還要包括監測業務管理,或說是信息化、軟件化。應該從單純抓任務完成改為抓過程、抓時效、抓績效等幾個方面。形成基于監測風紀、監測質量、監測時效等在內的綜合的、科學的、現代監測體系。
在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國部分地域現在所使用的環境監測設備還較為落后,即使監測結果通過了標準也不能保證每一項數據的準確性,落后的監測設備可能會為環保工作帶來潛在的威脅。環境監測工作中,引進新的監測技術才能滿足日益增強的監測任務需求,如果繼續使用傳統的技術會降低工作效率,降低環境的污染治理水平。所以監測單位要引進先進的技術與設備,這樣就需要政府對環境監測單位給予大量的資金。現階段,監測設備和傳統技術已不能滿足環境發展的需要,需加大環境監測資金的投入,來保證環境監測工作的有效進行。政府要認識到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性,通過改進環境檢測技術和提升監測設備來提高監測的精準性,保證各項指標達到標準,為了監測數據的可信度,政府要確保給予充足的資金支持,共同提高我國的生態環境質量。
科技發展迅速,網絡的使用已經極為普遍與常見,很多的工作流程已經將網絡、數字化信心等運用到工作生產中去,極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利用科技的不斷進步發展促使環境監測工作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構建出一個網絡化的環境監測體系,不僅僅提高環境監測技術的水平,同時能夠及時的發現環境污染問題并有效的治理環境污染問題。網絡化的監測體系能夠有效地把握環境質量,提高環境監測的效率,對環境保護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環境監測人員的素質與技術水平對監測數據的準確性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現階段,環境監測的工作量比較大,給予的薪資也比較低,造成了薪資與工作量不符合的情況,導致人才流失。環境監測工作涉及的內容不斷增多,需要工作人員提高的監測技術水平,仍會有小部分監測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未達到了標準,因此,要對技術人員加強培訓,使其熟練的掌握有關技術,保證對新技術能夠合理的操作。工作人員監測技術的提高能夠更好的刺激監測能力的提升,加強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專業技藝,以此來滿足工作的需求。
在環境狀況日益惡化的今天,環境治理迫在眉睫,環境監測作為環境治理和環境管理的基礎,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我國監測數據能夠客觀評價環境質量狀況,反映污染治理成效,也愈發受到大眾關注,近年來環境監測水平取得了較大的提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為實現監測水平在未來不斷發展加強與提高,我們需要以科技為載體,確保監測體系穩定運行,做到經濟促進與環境保護共同進步的可持續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