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慶俊
(安徽省霍邱縣第二中學,安徽 霍邱 237400)
近年來,核心素養在教育事業中的重要性不斷被凸顯,其已經逐漸成為教學活動的衡量基礎,也是判斷教學質量的參考依據,于高中數學而言,立足于核心素養語境下開展教學工作,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發現并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及品格,并不斷提升其個人素養及綜合技能,在此基礎上,還能夠幫助其鍛煉數學思維,加強利用數學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學以致用,從而為其今后的持續學習與社會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另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與生活密切相連,社會也是學習的場所之一,因此,在高中數學的學科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以此不斷加深對于數學知識理解,真正落實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其數學興趣的目的[1]。
近年來,教育行業針對高中數學六大核心素養進行了簡化凝練,其主要的核心內容可以歸納為數學思維素養、數學方法素養以及數學工具素養,并且在《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結構及其教育意義》中也曾強調數學思維素養是最為基礎的素養類型,學生是否具有優良的數學思維素養,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其運用數學思想觀察及理解大千世界,可以說是高中學生能力及素養的綜合體現,其充分的彰顯出學生要學會用數學眼光來看世界這一教育維度,數學思維素養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基于此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實際的教學工作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對于學生來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實現傳統的知識型教學向能力型、素養型教學的轉變,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改革的整體走勢,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去不斷優化創新教學手段,用生動豐富、趣味性的教學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知識的掌握過程中得到思維邏輯能力的有效鍛煉。
數學這一門學科,是無數先輩們在用數學方法及視角去認識及理解我們的世界的過程中及一個一個的難題攻克中所凝聚出來的成果,其不僅僅是冷冰冰的公式、概念、定理,更是許多學者們的心血結晶及數學文化積淀,在高中數學學科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于豐富的數學文化的運用,從而將其融入到數學學科的整體教學體系中,基于此,教師需要不斷強化自身在數學文化方面的知識儲備,并建立積極的意識,從而科學合理地將數學文化與數學教學內容進行結合,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及掌握,并以此培養其探索精神及能力[2]。
比如,在實際的學科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先進的教學手段向學生介紹《四元玉鑒》《九章算術》《五曹算經》等古代數學著作的內容及文化背景,向學生講述著名數學家祖沖之、華羅庚等的生平事跡及他們為了推動數學學科進步而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及成績,以此,不僅能夠豐富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投入到學習中,還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數學文化教學氛圍的熏陶,培養其的愛國情懷,并樹立愛國主義精神,更加強化其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熱情。
核心素養語境下,結合實際去構建并優化以探究式教學模式為核心的教育教學機制是非常關鍵的一項工作,其能夠有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局限,并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凸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地位,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也能夠充分考量學生的實際學情以及個性化特點,緊密圍繞學生這一主體開展教學工作,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養成深度思考的學習習慣,并鼓勵其提出質疑,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斷調動其參與課堂討論及與同學相互合作的積極性,以此為基礎,去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強化培養學生探究知識,及獲取知識的能力。
比如,在進行“集合”相關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導學案教學等方式,去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的教學活動,使其發揮自主學習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問題去思考,并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參與討論,以此在小組探究、補充辯駁等教學環節中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3]。
結語: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語境下,高中數學學科教學策略的優化創新是必然的,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創新教學方法,并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此促進其的全面發展,推動高中數學教學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