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巍
(重慶市榮昌中,重慶 402460)
教學目標是開展一切教學實踐活動的指南。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采取的小學合作教學方式,絕不能是漫無目標,隨心所欲開展的,而是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是需要教師根據教材等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挖掘、理解、擴展的基礎上開展的。根據教學目標的不同,教師可以設定不同的小組合作方式,按照由淺到深、由難到易、由表及里的漸進過程設定小組合作學習目標,讓學生在這種漸進的過程中,沒有學習的壓力和挫折感,自然會大大提高學習的效果。
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如果想“一招吃遍天下”,勢必會導致教學的失敗。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材教學內容,學生的具體情況等,選擇科學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科學的小學合作學習方式需要建立在教師對各種小組合作方式進行分析對比的基礎之上。選擇適宜的小組學習方式,憑借科學合理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基于此,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會明顯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核心素養也就會得到全面、快速地發展。
在數學合作學習中,教師只要發揮引導者、組織者的作用,在合作學習的前期教師要精細設計合作學習的目標、學習方式、學習重點、學習預期效果等等,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給予引導和糾偏,在合作學習后,教師要布置相應的思考或者作業,并且開展合作學習效果的考核等工作,所以,教師在整個合作學習中發揮著組織者的作用。但是有些時候,教師要么全盤操辦,成為合作學習的主導,要么全盤放任,讓學生完全自我組織、自我進行。這兩種方式都出現了走極端的問題。此外,學生作為合作學習的主體,在合作學習中同樣也會出現兩種偏向,一種是完全按照教師的布置,按部就班進行,沒有機會或者沒有熱情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合作學習中表現得比較淡漠。另外一種就是完全由學生自己組織的合作學習,由于對教學目標、教學方式、預期教學效果的把握不明確,所以達不到合作學習的效果,完成不好學習任務。
在合作學習中,也經常會出現由于教師和學生對合作學習內容準備不充分而導致的教學效果不佳問題。體現在教師教學環節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師為了響應學校的號召,豐富教學方式和方法,在教學中采取合作學習的模式,但是由于課前準備不夠充分,主要依靠臨場發揮,或者放任學生隨便開展合作學習的方式,這就讓學生的小學合作學習流于形式,不能發揮小學合作學習的作用。此外,由于教師的不重視,自然不會給學生提前布置小學合作學習的預習任務,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也是盲目地順應教師或者其他同學,無法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很好地思考拓展思維,導致小學學習的場面混亂,效果不佳。
在初中數學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發揮著組織和指揮的作用,教師的角色非常重要。因此,廣大數學教師,首先,要擺正自己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中的姿態,設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手段和教學措施,讓小組合作學習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其次,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中一言堂的身份,合理擺正自己的位置,讓課堂小學合作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讓學生在小學學習中真正得到鍛煉。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和課堂設計。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要適合學生具體實際情況,從小組合作目標、合作方式方法、合作措施、合作效果等各個環節,都要進行充分的思考和論證。在課堂小學合作教學中,科學分組后,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小組合作方式,同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對于原設定較難的問題等,可以在課堂上適當降低難度,對于原設定較簡單的問題,可以適當提高難度。適當開展小組間的互動教學形式。同時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指導和糾偏,避免在課堂上出現混亂和無領導的狀態。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要科學合理設置合作小組。首先,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的數量,結合教學內容,將學生劃分為相同數量的各個小組。不同的教學內容,小組人數可以不同。其次,小組的劃分不能僅僅按照座位等采取就近的原則,而是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層次和能力層次進行科學合理搭配,要讓每個小組里的成員各具特色。如一個小組里要有外向型的學生,也要融入內向型的學生,要有適合做組織者的,有適合做主持的,有適合動手操作的,有適合分析研究的等等。最后,小組之間的結構可以根據教學實踐的具體情況進行及時調整。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在初中數學課堂的廣泛開展,不僅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活躍初中數學課堂氛圍,調動初中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還有利于學生鍛煉自主學習能力,鍛煉與人溝通相處的能力等,掌握小組學習的方式方法,建立科學的小組學習評價體系,使我們的初中數學課堂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