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燕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松湖鎮中心小學 江西 南昌 330107)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不但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任務和重要要求,也是當代素質教育的主要實施措施和途徑,有利于加快提高學生智力發展,引導并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理論知識,搭建高效知識框架,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幫助其逐漸將獨立思考發展成為自身自覺性的主動行為。教師打破傳統應試教育模式,可保證教學穩定性,不再讓學生成為考試機器,而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讓教師做到換位思考,以學生角度看待學習,不斷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潛能。
中國傳統教學方法就是數學教師根據板書對學生進行講解,特別是數學教師在常人眼中一般為嚴肅、古板的形象,而且資歷老的教師多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憑借以往教學經驗,難以創新,導致學生完全失去自身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枯燥的教學手段將學生放置于學習的被動階段,不利于其發散思維,降低其學習興趣。除此之外,大部分教師采用題海戰術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形成固化思維,導致學生無法充分發掘潛力。
小學時期的學生年齡較小,無法長期集中自身注意力,需要大量時間去理解并深入掌握數學知識。同時有些教師為提升學生成績,保證教學質量,會為學生布置大量的數學課后練習題,以此增強班級合格率。教師在這個過程之中完全忽視適量的科學原則,往往認為習題越多越好,使學生壓力大,從而導致學生為完成作業抄襲,學生缺乏獨立思考時間,無法有效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數學知識的能力。
小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時期,學習注意力無法長久集中,易受干擾。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常常會被小學生以為是交流打鬧時間,達不到學習效果。由于有些小學生表現欲強烈,往往不傾聽其他人發言就將討論問題答案說出,導致其余小學生無法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開展獨立思考。
上文闡述我國傳統教育方法沿用學生為輔、教師占據主導地位的教學方式,忽略教育本質,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獨立性以及數學綜合素質。因此,對于小學生未來教育,必須深入了解每位學生,以學生為核心,讓學生舉一反三、勇于發言,不斷提升其探索數學的興趣。同時,數學教師應當不斷提升自身教學理念,切實加強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進行分階段適當調整,促使小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主人。
教師可在課前備案導入教學環節,在課堂中盡可能穿插讓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例如學習雞兔同籠問題將所要表達的重點內容用具有趣味性的小動畫圖片進行展現,讓學生通過觀看生動圖片,直觀理解課題,將原本枯燥無味的知識轉換為靈活動態的畫面,帶動學生主動思考分析。
教師必須要傳道、授業、解惑,所以教師應更新數學教學理念,科學合理數學教學內容,按照新課標的需求促使學生積極掌握數學理論知識,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在講解數學教材時,必須按照循序漸進的規定,將數學理論知識點與實際生活有效結合,讓學生了解數學來源于生活,且應用于生活。例如學習長方形面積公式后,安排學生進行以下學習任務:a.要求每位學生在課堂中計算所用課桌的面積。b.放學回家后計算所住房子面積。c.計算習題本面積,讓數學真正走進生活,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數學知識的能力。
數學教師應當遵循教書育人、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原則,不應僅僅只關心小學生的數學成績。在數學教學課堂之中,教師要對善于思考、發言的小學生進行充分表揚,可采取貼小紅花的鼓勵方式。同時在分析題目時,思考多種解決思路,對具備新解題思路的學生進行鼓勵,培養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知識探索的能力。
現階段要求教師幫助小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對于概念性極強的數學知識定義可借助多媒體方式有效展示,或者以身邊實例為切入點,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能力,為日后深入學習奠定基礎。與此同時,教師在講授新章節知識點時,應恰如其分地尋找學生興趣點,有效銜接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鞏固知識,極大提升其學習熱情,將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向簡單化、生活化方向轉變,使教學規范化。
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設計課堂時,除讓學生了解本課節的重點知識,更主要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自主創新能力。因此,教師在講授課程時可采用合理的問題構建法,引領學生探索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探討一題多解的方法。例如,教師在講解數學圖形時,可提前通過多媒體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展現到屏幕上,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不同圖形的特點,激發學生探索圖形之間的聯系和區別。然后舉例分析生活中的圖形,提升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增強教學效果。
小學時期的學生年齡較小,十分好動。如若想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其獨立思考的學習能力,師生之間必須共同努力,積極轉變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將小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運用現代化數學教學儀器,強化小學生獨立思維,更好傳授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