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興聰
(隆陽區壩灣民族中學,云南 保山 678028)
第一章 緒論
德昂族又叫"崩龍族",是中緬交界地區的山地少數民族,在全國只有一萬七千人左右。怒江西岸在公元前二世紀就有德昂族居住,是西南邊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同時也是古代接受漢文化較多和較早的民族之一。
最近幾年,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逐漸被重視,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措施也在不斷增加,但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民族傳統文化的流失、甚至被破壞的現象并沒有得到全然性的緩解。因為潞江壩只有一個德昂族村寨,所以德昂族的反拳文化發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面對這一困境,我校的老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努力,尋找德昂族的反拳文化最有利的傳承方式和途徑。
第二章 傳承方式
德昂族人民酷愛運動,打銅炮槍、射弩等,德昂族人們在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衛武器,同時也是一種狩獵工具,因此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在德昂族中最具流傳最廣的當屬傳統拳術。分別有:反拳、四門拳、梅花拳、碾子拳等,出拳利索、堅韌勇猛是這些拳術共同的特點,不僅可以觀賞,還能強身自衛。
本校老師依照德昂族的反拳文化編制了鄉土教材,并開設了相關課程。民族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緣故是現在許多少數民族很少能接觸到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在接受和學習外來文化的同時,會對本民族的文化越來越生疏。把德昂族的反拳文化編寫入校園文化課程當中,能讓少數民族學生有機會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同時,在校本教材中編入民族的文化起源、節日文化、服飾、建筑、風俗適應等傳統文化內容,讓學生從小熟悉自己民族的優秀文化,進而喜愛它,這樣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因為德昂族生活在山地地區,那么生存的需要和躲避兇猛動物的需要,讓該少數民族的人民形成了一套具有跑、爬,躲、跳、投等一系列極具本民族特色的技能。他們不僅要滿足生產需要,還要保護村寨的安全,這樣就必須要有一定的格斗技能。所以,德昂族人都比較重視武術。他們在武術的傳播過程中十分注意武德的培養,在傳播過程中灌輸道德和善念,把武術傳授給有才德的人。我校的體育老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不斷的引導他們進行學習,讓學生能夠全面靈活地掌握德昂族的反拳。在教授德昂族的反拳之前,我校的體育老師提出了如下教學方法:
在進行教學之前,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學習德昂族的反拳。讓他們知道學習反拳不僅能夠強健體魄,甚至還能夠救人,并讓他們產生責任感和自豪感。弄清楚了學習目的,同學們的積極性會有很大提高,這樣能為提高反拳教學的質量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反拳與其他的武術相比有著獨特的地方。所以,老師在講解動作套路時語言要生動形象,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采用術語教學就是一個非常棒的教學手段。我們都知道武術動作都有其名稱,以太極拳為例,其中的“手揮琵琶”這一招式就非常形象的概括了該招式的特點,武者在練習到該動作使,會呈現一個半坐姿態,一手比較高,一手比較低,就像一個在彈琵琶的樂人一般。因此,在反拳的教學中,我們就可以較多的采用術語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讓學生抓住了動作的精髓和重點,也能夠讓他們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進行學習。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教育方式也逐漸豐富,其中多媒體與教學的有機融合已然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如果把德昂族的反拳文化與音樂有機結合,也能更好地體現出它的價值。
我校的音樂老師通過音樂的美來體現和感受德昂族反拳的特征和精氣神的內在神韻,讓音樂與反拳的動作和風格融為一體,將音樂的“聲”引入到反拳的“形”中,使音樂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反拳套路與音樂的有機融合,讓反拳有了更深刻的內涵,也讓反拳的美感在音樂中得以體現。
通過對德昂族村寨的多次考察和對反拳的反復了解和研究之后,我校的舞蹈老師將德昂族的反拳融入到了舞蹈教學中。在我校音樂與舞蹈老師的努力下,德昂族反拳文化的推廣更上一層樓。
在原始社會,文字還沒有發明,文化的傳承都是依靠繪畫來進行的。春秋戰國時代,龜甲上的象形文字就是一種利用繪畫傳播大記事的證明,而這也說明了在對反拳進行傳承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其與繪畫相結合。
多媒體和手機的普及,對學生學習反拳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他們不僅自己學,還向家長和朋友進行了推廣,這就使得我們德昂族的反拳文化被更多的人知曉。將反拳融入到美術教學中,對推廣少數民族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校還安排每個班級出關于德昂族民族文化的板報,這一方式加深了學生對德昂族文化的認識。但要將德昂族的反拳文化變為“世界的”還遠遠不夠。面對此現狀,我們的美術老師提出來這樣的設想:在校園里設計文化長廊 。
校園文化長廊是學校風格和品味體現,以傳統文化元素為主要設計樣式的校園文化長廊,是迎接德昂族反拳文化進校園,在校園內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教育措施的重要板塊。
作為本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反拳因為其拳法特點,受眾少,面臨著傳承層的困境。為了幫助德昂族民族實現本民族特色的傳承,也為了保護我國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因此本論文對如何就反拳的學校教育傳承方式進行了研究。
本次研究將反拳與美術、音樂、舞蹈等五個方面的藝術形式進行了結合,對其進行了綜合,認為只將反拳與其中一種藝術形式結合傳播效果并不理想,通過將所有藝術形式進行綜合,讓學生在視、聽的視聽的美好享受中,和不斷實踐的過程中,完成對反拳的學習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