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玲
(山西省孝義市下柵鄉下柵中心小學,山西 孝義 032300)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再教學中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他們的情緒、學習情感。對學困生的轉化培養,是教育實踐中一個備受家長、學校和社會關注的話題。所以,不論是優等生還是學困生,不論老師心目中的問題學生和乖學生,都要一視同仁,滿腔熱情的愛每一位學生,給予學困生們更多的關心,更多的愛護。
寬容是一整非凡的氣度,對人對事的包容和接納。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該學會用寬容之心,仁愛光芒,點化和溫暖學困生。因為多一些寬容,就少一些心靈的隔膜,多一份寬容,就多一份理解。對學困生,教師應該以寬容之心對待他們,理解他們。初次接觸學困生,大都會有兩種情況:1.當面頂撞,態度驕橫不滿;2.表情木然沉默不言,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這是后進生的情緒長期受壓抑,得不到應有的、正常的關愛和溫暖,好像周 圍的人和事總是與其過不去,導致心理偏激、固執、逆反情緒嚴重。在這個時候,班主任應知道學困 生犯錯后心虛、敏感、對老師有戒心,甚至有敵意,但他內心還是希望得到老師的信任,給予改錯機會。因此,班主任必須保持頭腦冷靜,不能再拿出師長的威嚴與之針鋒相對,以勢壓人,而應善于疏導,給予寬容,可以中斷談話或者巧妙地變換話題,不然只能惡化師生關系,于今后的轉化不利。
沒有愛的教育是黑暗的,學困生們更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和引導,尤其是農村的學困生,好多都是留守兒童,要給以他們更多的關愛,小學生因為年齡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足,所以教師們要給以他們更多的鼓勵,有時候一個眼神,一句話,都能讓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師的關心與關愛。教師要有發現閃光點的眼鏡,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中,及時給予他們鼓勵和表揚,使他們自尊心得到滿足,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學困生更需要老師的關懷。每天進步一點點,時間長了,他們學習的態度就改變了。同時,教師們也可以對學困生的教學要求適當放低,先讓他們找回學習的自信心,再根據他們的學習進度,來逐步提高對他們的學習要求。
教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教師不僅僅是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能與學生進行心靈交流,學生猶如一個巨大的寶庫,蘊含著巨大的能量。教師猶如一把鑰匙,如果鑰匙能把寶庫打開,就是一把好鑰匙。而“學困生”想要獲得成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當他們獲得成功時,教師多給予鼓勵,有了鼓勵,學生才能樹立起自信和自尊,對“學困生”抱有誠摯的關愛和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熱愛學生,融洽的師生感情是轉化“學困生”的思想基礎和前提。在教學過程中,把愛生的情感投射到學生心里。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如果喜歡你,她會喜歡你所教的學科,這就是愛屋及烏的緣故,所以,我們老師要把課上的生動有趣,讓學生全身心參與其中。平時多關心愛護他們,蹲下身來,與他們做朋友。
愛的力量是無窮的。當優等生和學困生發生同樣的錯誤或者糾紛時,我們一定要一碗水端平,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不能對優等生溫和,對學困生粗暴。對他們要民主,要允許他們講話,讓學困生們感受到老師的尊重,知道老師是相信他的,對他是認同與肯定的,他就會主動追求進步,學習也有了勁頭,從而客服自卑心理,慢慢從陰影中走出來。教師的鼓勵與賞識對學困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通過開展賞識教育,來開展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教師要用真誠的愛心去點燃他們心中的火花,激發他們上進,保護學生們的自尊。關鍵是每一位同學都要正確對待自我,學會自我競賽,比過去進步就是勝利。另外,教師在教學中應多表揚,少批評,多引導,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學生樹立自信心,鼓勵他們走向成功之路。
所謂“以優帶差”,就是讓優等生來幫助,帶動學困生學習,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這樣可以減少學習交流上的一些障礙,更好的督促他們學習。然而我們應該尊重學生們的選擇,讓學困生自己選擇他們喜歡的優等生來幫助自己學習。很多學困生都有一個共性,就是自我約束能力差,沒有學習欲望,針對這類問題,教師應該加強對他們的監督和管理。
教師對農村小學學困生學習的轉化過程是一個長遠而艱巨的任務,我們應該做好引導者的角色。讓我們摒棄對學困生的偏見,多給學困生一些愛心,讓愛的雨露滋潤學困生的成長,“小學教師勞動的性質,是復雜而又繁重的培養人的腦力活動。”農村小學教師應從本班學生的實際情祝出發,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去感化他們,轉變其學習態度,讓教學走出教室,走出學校,積極探索新的方法和技巧,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