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宗珍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銅仁 554300)
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小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傳授師范生語文的基礎知識,還要重視他們對以后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加強對未來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切實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不應再是單純地傳授小學生理論知識,更要注重對小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這不僅有利于小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還能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眾所周知,語言是人類進行各種思維活動、交流活動的重要工具,是學習與生活必備能力之一。小學是小學生語言能力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師范生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小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小學生的語言潛能,在實際教學中加強對小學生語言運用的訓練,促進小學生語言積累和應用的有效連接,為小學生構建運用語言知識的平臺,讓小學生快樂地學習語言知識,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語文教學除了要讓小學生掌握相關字詞、理解課文主旨大意外,還要讓小學生體會文章中語言運用的技巧及其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夯實自身的語言運用基礎。教學實踐證明,師范生要學會引導小學生對文章進行有針對性的品讀賞析,可促使小學生對文中語言特點較強的語句進行分析,從而讓小學生了解文章大意,理解作者語言運用的意圖,學習作者語言運用的方法,進而將其運用到自身語言表達中,提高自我語言運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草原》一課時,為引導小學生對文章進行賞析品讀,讓小學生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師范生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小學生賞析并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如“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快。”一句中的“清鮮”能不能換成“清新”?“明朗”能不能換成“晴朗”?為什么?從而讓小學生感受草原的藍天碧野,認識到作者用“清鮮”和“明朗”更能表達草原高遠遼闊的意境。這時,筆者設計了賞析問題:“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請大家認真分析這一句的寫作手法,并學著用“既......又......既......又......”說一句話。這樣的賞析訓練不僅能使小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處于活躍狀態,還能讓小學生獲取更多的語言表達手法,從而提高自身語言運用能力。
隨文練筆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是提高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寫作水平的有效手段。在日常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師范生需要隨時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引導小學生抒發自己的感想,既能加深小學生對文章內容的印象,又能讓小學生在仿寫、改寫、續寫的過程中,加深自己對文章的領悟,實現知識遷移,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練筆過程中,從而形成良好的隨讀、隨記習慣,提高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師范生應合理運用隨文練筆的教學手段,讓小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動腦,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例如,《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是一篇生動的科普文章,緊扣環保主題,深入淺出,發人深省。為了激發小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師范生可以先給小學生展示了地球上美麗景色的圖片,激發小學生對地球的熱愛之情,然后展示了具有震撼力的環境污染圖片,激發小學生對環境保護的強烈愿望,接著讓小學生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采用多種寫作手法,表達保護地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并引導小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要采取什么行動才能保護地球?”讓小學生在認真思考后嘗試寫出自己的保護建議。這樣的隨文練筆活動不僅能讓小學生對文章有深刻的理解,還能讓小學生積極思考,進行語言運用實踐,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閱讀量較小,僅靠課本上的內容無法更大程度地提高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師范生可從教材出發,結合小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拓展閱讀范圍,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為小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素材,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小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積累更多的語言素材,讓小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體會閱讀的樂趣,同時師范生還應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語言積累和表達能力,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總而言之,對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小小學生正處在語言學習、語言積累及語言運用能力提高的重要時期,師范生應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為小學生提供語言運用的機會,鼓勵小學生大膽實踐,讓小學生體會到語言學習的樂趣,獲得語言運用的成就感,進而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真正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