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和縣三思鄉西宋學校,河北 邢臺 054400)
特級教師薛法根認為:“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該簡約集中,一課一得,人人所得”。這不同于傳統語文教學“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模式,更強調教學的針對性,讓學生每堂課有所“得”。因此,教師必須牢記“一課一得”的宗旨,力求教學目標的簡明化,教學過程的簡潔化,教學方法的簡約化,從而獲得最優的教學效果。我結合自身的從教經驗,簡要談一談如何開展“一課一得”,讓學生在萬花叢中采擷到最美的花朵。
“一課一得”指每堂課上教師集中解決一個重點問題,將這個問題講清楚、講明白,讓學生從中有所“得”。首先,它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的發展就是教學目標。因此,“一課一得”就是上完這節課,學生要學到東西,它可以是知識,也可以是方法、技能等。然后,教與學屬于一對共同體,“一課一得”從教學的角度分析,不僅是教學的表征,也是教學手段。從學習的角度分析,不僅是學習的結果,也是學習的過程。因此,教學就是教師的“促得”與學生的“習得”的交互過程。最后,從學習的效果分析,一課尋求“一得”,“得”應該是實實在在的知識、方法與技能。一課“一得”,長期積累便會使學生獲得長效的發展。一堂課能讓學生理解一個問題或掌握一個方法或明白一個道理,便是一堂課的成功。
一堂課時間非常有限,小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有不足,教師講得面面俱到的結果,可能就是學生一無所獲。而“一課一得”就是要求每堂課都必須確定一個明確而集中的教學目標。一篇課文可能涉及到多個教學目標,但是一堂課里是不能全部完成的,教師很難通過一堂課去完成全部的課程目標。因此,我們要明白,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肯定會“顧此失彼”。教師應該思考如何在細讀文本后合理取舍,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更高效。教師要選取課文中的核心價值,舍棄學生不易掌握的或非主流的價值。教師可結合課文類型、編者意圖以及年段目標、學生認知能力等,篩選課文中的核心價值,舍棄課文中比較復雜或非主流的價值。比如,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教學目標至少有三個:(1)了解林沖、洪教頭的性格特點,并明確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特點。(2)了解故事梗概,簡單描述故事場景、人物、細節,并表達自己的體會與感受。(3)通過學習本課學習如何去閱讀古典名著,激發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在教學時,有限的課堂時間是很難全部完成上述目標的。于是我將抓住動作,語言細節描寫人物的方法作為本課的教學核心價值。抓住語言動作刻畫人物、利用對比凸顯人物的重點,讓學生逐步了解林、洪二人的不同性格特點,進而從中體會人物精神。隨后通過分角色朗讀、故事復述、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更深入地領悟課文的內涵。當然,這也有助于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水滸傳》的興趣。
“一課一得”要求根據教材文本特點,有的放矢、反復推敲,重點訓練一個點,深挖一個點,長期堅持而獲得質的飛躍。比如,一些課文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學重點就在于感悟主題;一些課文詞句優美,文筆或溫婉或大氣,教學重點就在于閱讀訓練語感,或者圍繞主題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要因文而異、因需而變,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課文中一些值得探究的問題,教師可先創設問題情境,然后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相對簡單的課文,教師可先讓學生領悟,再進行小結,最后嘗試運用方法,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負荊請罪》一課時,我將課堂教學內容集中在語言文字上面,讓學生明白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私怨的博大胸襟,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在課堂上開展了下列活動來攻克上述教學重點,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第一,編排課本劇,角色扮演,捋順故事脈絡,初步體會人物各自的性格。第二,小組合作,探究藺相如與廉頗是什么樣的人,從一些語句來體會人物的性格與內心。第三,文中沒有動作神情提示的地方,學生可以大膽想象,加以補充。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明確哪些部分或哪些段落屬于精讀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適當取舍、避輕就重,將教學重點放在文中最能夠反映中心思想的部分(即精讀部分),集中精力攻破各個教學目標中的重難點。教師應教會學生確定文章重點部分的方法。文章的精讀部分屬于文章的精華,通常是反映作者思想情感的重要部分,也是作者重點論述的內容。在不同題材或不同體裁的文章中,精讀部分的位置也明顯不同。
練習是鞏固知識最有效的一種方法。練習式教學要注重“突出重點”。每篇文章必須解決幾個重點問題,節省課堂時間。一課若有一得,那么若干課便會有若干得,從“點”到“線”,再到“面”,學生的語文素養會隨之提高?!熬毩暿健苯虒W的關鍵在于教師應精心設計合適的書面習題,將一篇篇課文變成一個個現代文閱讀練習。那么,習題從哪兒來?一是課后練習題。當然,這需要我們適當取舍,并適當改造。若問題太大、過于籠統,則需要具體化;若問題太難,則需要搭臺階,先從其它簡單問題開始,做好鋪墊;若問題的視角學生比較陌生,則需轉變方向,讓學生能夠適應。二是篩選將《教參》中的“課文說明”,再將內容轉換為學生可操作的相關習題。至于“難點”,可以作為存疑,隨著學生知識儲備的增多,語文素養的提高,很多當初苦苦思索找不到答案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
總之,我們要精心設計教案,引導學生或品味語言文字之美,或習得語文學習之法,有的放矢,找準著力點,將力氣花在刀刃上。這樣才能讓學生“學會了”,真正實現“一課一得”。所謂聚沙成塔,長期堅持,學生的收獲自然也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