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魯
(中國電建集團港航建設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引言:河道治理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科學合理的規劃河道的分布以便不斷提升河流的經濟和生態效益。然而,從生態水利的角度來看,在目前絕大多數的水利工程的修筑過程中,人們從自身的各種利益出發進行的水資源的控制與調配,就會使得河流自身的水文、泥沙流動、河流附近的地形和地貌等自然生態方面發生比較顯著的變動,從而會影響河流自身天然的連續化特征,讓河流的形態在人為的干預下變得單一化。河流自身的河流分布以及形態的改變,就會使得河流自身輸送泥沙的能力大大降低,進一步引發水庫和河流河床泥沙淤積的現象的加重,對河流生態的威脅性進一步擴大。在河道治理的過程中修筑各種大容水量的水庫。就會使得水中生物的生存環境發生改變,威脅到河流區域內的生態系統平衡。
流域內的綜合規劃就是在江河的范圍之內以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為主要中心而做出的長遠合理的規劃,流域內綜合開發就是分流域進行開發的重要根據。
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完善流域內綜合規劃,以此為基礎進行生態水利工程建設。在自然生態工程理念的指導下,工程建設中要盡力保持河道的平衡,保證河流流域的生態環境與生態水利工程的共同協調發展。
除此之外,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應該注意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做到有機結合,也就是說,在建設生態水利工程時要注意對當地自然環境的保護,特別是河流區域內的水文和植被環境,以此來保證河流內生態系統的完整。
生態水利的觀念不僅僅要應用于工程建設的規劃階段,同時應該貫穿于整個水利工程的始終,以此來實現河道的合理開發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統。生態水利工程在建設的過程中可以直接就地取材,大范圍種植該區域內部成活率高的喜水植物,借助自然植被的力量來做到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增大流域綠化面積、凈化流域內空氣、改善局部小環境。
生態水利工程自身就是一個包含了生態、生物、水文、物理以及地理等眾多科學領域的綜合性工程。在建設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技術上、領域上等等難題。在適應生態水利工程的綜合性和復雜性的基礎上,在加深過程中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多領域整合的技術系統,以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撐,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建設過程中的各種技術難點。
河流區域內的生態環境經過長年累月的發展和進化自身就已經具備一些凈化和修復能力。在生態水利工程投入運行后可以利用生態系統的凈化和修復能力來進行污染的治理和預防,以便保持生態環境自凈和修復能力發揮的外在條件。
在執行河道治理之前,需要對整個河道周圍的地形、地貌、地質、植被以及河道自身需要實現的功能出發進行綜合考察,制定出科學合理又不破壞生態的河道護坡建設方法。同時在考察河道周圍的植被情況之后。對工程的區域特性進行劃分,通常是劃分為三個區域:常年裸露區、常年淹沒區、變化區。根據三個區域的特性在護坡區域內栽種合適的植被。常年裸露區域內部種植抗干旱的植物,常年淹沒區種植水生植物,變化區級需要考察水量的變化情況,種植水性和耐干性都良好的植被。
河道除了排水泄洪的作用之外,還有著美化周圍環境、減少氣體污染、改善局部環境、調節生態平衡等等作用。為了更完美的發揮河道的功能,可以在河道的外側臺階附近種植一些水生植被,在美化環境的同時,也能增加河道流域內內部的生態系統的多樣和異質性。更好的維持當地生態環境的穩定。
這一項措施主要是及時恢復工程中臨時占用的土地資源,恢復本來樣貌,同時也要注意占用地區的水土平衡,挖掘土地的時候將耕地層面單獨存放,將土地回填的時候,將耕地層放置在最上面。除此之外,及時回復當地的植被覆蓋率。
這里的水污染包括生活和施工污水兩方面進行防治。生活污水的防治,施工人員的各種生活產生的垃圾應該定期進行清理,禁止向河內亂扔垃圾以及排放生活污水。在施工污水方面,施工期盡量選在河流的枯水期,施工材料盡量遠離河道,施工廢物進行集體回收處理。
經過上面的敘述,可以總結出來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生態水利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證人民對水資源的要求得到滿足時利用科學穩定的生態技術進行河道的治理。生態水利的重心就是以自然為本,在河道治理的過程中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本文從目前河道治理與生態水利的矛盾出發。提出了生態水利建設的必要性,隨后詳細介紹了生態水利建設中的措施以及環境保護的方式。旨在希望可以對今后的生態水利建設有所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