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艷
(河北省容城縣容城鎮容城小學,河北 容城 071700)
新版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學習的目標是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得基本的知識、技能、思想以及活動經驗,以適應整個社會生活,為以后的發展打好基礎。筆者認為,要實現這一目的,有效的方法即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加強數學體驗。數學體驗是指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創造真實的體驗環境,通過自身實踐獲得相應的數學知識,對數學經驗獲得理性和感性兩方面的認知。體驗的過程可以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因此,數學體驗應當始貫穿于數學教學活動中,并依據不同的教學目的確定數學體驗不同的類型和程度。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注重教學體驗,可采取情境創設、聯系生活的方式深化、升華教學體驗。
數學教學中設立問題情境,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培養對知識的興趣,產生數學體驗,這是通過心理學的研究得出的結論。小學數學中的很多內容都可以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教材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同學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只有將生活與數學結合起來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基礎知識,減少學習知識的枯燥性,增強所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
例如教授學生學習二位數與二位數的乘法時,首先可以在開始講課前,播放與該課題相關的圖片,或者是視頻等,播放的內容是學生們經歷過的事情,這里以運動會的照片為例,同學們在看見運動會照片時會很興奮,因為這些是發上在同學身邊的事情,注意力會被調動起來,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在看見這些內容之后的感想,同學們會踴躍發言,不僅可以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們的好奇心,還可鍛煉學生們的思維能力;第三,在圖片播放完畢后,會接著出現教學的題目:“我校在運動會期間,每個班級有18 名同學參加體育比賽,我校有45 個班級,請問運動會上我校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比賽?”。問題提出之后,讓同學們進行解題方法的討論,由此引出課堂教學的知識: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乘法計算,由于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因此接下來的教學將很順利。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設立有效的情境,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小學生性格都很活潑,都好動。有心理研究顯示:實踐是促進個體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結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設立與教學內容相符的實踐體驗,讓學生通過自身實踐得到數學體驗。
例如教授學生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時,首先讓對圓柱體的模型進行觀察,從整體到各個部分;然后教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個圓柱體:第一步:利用一張長方形紙,卷起來形成一個圓筒,圓筒就是圓柱體的側面;第二步:將側面展開,又得到長方形,反復幾次;第三步,讓學生思考并將圓柱的各個要素與長方體的要素連接起來,最后得出結論:圓柱體的側面展開為長方形,圓柱體的底面周長是長方形的長,圓柱體的高是長方形的高,圓柱體的表面積就是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在對圓柱體表面積的認識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親身經歷了觀察、實際操作等數學活動,在實踐中加深了數學體驗,并提高了觀察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數學體驗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學生體會到對數學的需求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由此喜歡數學學習,并將數學知識很好的應用于日常生活。傳統的數學教育是由教師向學生給出的“規范”習題,來訓練學生數學運算的熟練技巧,學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厭惡的情緒。沒有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數學體驗教學就要求教師將生活情景與數學信息相結合,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去體會。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升華數學體驗。
體驗教學是素質教育需求下的新型教育方式,充分顯示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強調將新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數學體驗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育中,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來,通過實踐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體驗主要策略是通過情境設立和加強實踐,將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的結合,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并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還可以通過自我反思方法、思維拓展的訓練及步驟式數學解答等策略來加強學生的數學體驗。并積極引導學生將數學體驗應用到生活中,讓數學體驗在生活中得到升華。另外,如何對學生的數學體驗進行評估以及如何提高數學體驗的效果,還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