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生態環境局費縣分局,山東 臨沂 273400)
自從對新農村的建設開展以來,新農村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發展著,據我國《2018 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的內容,城鎮居民的人均消費支出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支出的增速明顯比農村慢。盡管這樣,在農村的生態環境被破壞的情況依舊不斷,環境問題依舊嚴峻,空氣、水源、土地等的質量比城市較差。在我國的“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明確指出需要繼續加強對新農村的建設,需要將農村環境的整治行動貫徹到底,著力建造美麗宜居的鄉村。所以該如何對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與提升,是新農村建設中最需要重視的地方。我們必須找出解決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的方法與途徑,達到農村生態的全面改善。
目前,我國新農村建設中存在著一定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水污染現象十分嚴重。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農村人口中約有3 億人未能引用符合標準的安全水,其中生態環境污染造成飲用水不達標的不安全人口占30%以上。由此可見,農村水污染現象較為嚴重。其次,土壤污染現象較為嚴重。土壤是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基礎條件,由于農藥污染造成的生態環境污染比重較大。土壤污染直接導致農產品不符合安全標準,進而威脅人類生命健康。例如:有關部門對典型區域土壤污染調查可知,蔬菜鉛含量超標率高達60%,而稻米鉛含量也超標46%。由此可見,土壤污染現象較為嚴重。最后,固體廢棄物污染越來越嚴重。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垃圾量不斷增多,對農村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由此可見,新農村建設中存在較多生態環境問題,亟需得到治理和保護。
在新農村建設中,存在著諸多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對生態平衡產生不良影響。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凸顯,有關部門有必要加強新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或意見,既推動新農村建設的發展進程,又加強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
隨著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有關部門應完善相關保護政策,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重要依據。首先,保證相關保護政策與法律法規相適應,實現綜合協調,適度對現有法律法規加以完善。其次,建立完善的預防體系,增強農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并制定相應的法律責任制度,確保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落實。再次,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制度宣傳,以明文形式規定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及生態環境破壞的危害性,鼓勵農民積極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活動中。最后,建立或完善污染整治基金制度,為農村生態環境污染治理提供資金基礎。
政府既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又在生態環境污染治理和保護工作中占據重要地位。所以,政府必須采取措施以加強管理。首先,政府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建立或完善環境執法監管機制,獎懲分明,做到違法必究,確保生態環境保護機制的長效性、高效性。其次,完善綜合決策機制。政府在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中,應對各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以生態環境承載力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為衡量指標,進而制定環境保護政策。最后,政府加強管理,建立或完善環境資源的補償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將生態環境破壞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為更好解決新農村建設中生態環境的問題,有關部門有必要建立或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確保保護工作有效開展。首先,完善農村環境監測體系。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合理確定監測指標,以加強對村民飲用水、畜禽養殖等農產品的監測,確保質量過關。其次,加強環境監督,對違法排污的造紙廠等小型工廠給予法律責任追究,堅決杜絕超標排污現象,加大執法力度。再次,加強對農村各企業的檢查,對不符合規定或生產能力相對較弱的企業,應給與停產停建處理,確保小型企業興建發展符合相關標準。最后,加強對農村自然環境的監測,避免生態環境破壞行為。
在新農村建設中生態環境保護中,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首先,加強科技創新,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以研發符合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技術,促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其次,針對農業生產污染問題而加強科學治理,實現土壤修復、水體等自然生態環境修復等,降低或避免農業生產活動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再次,針對農村污水、垃圾等生態環境問題而施以技術,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保障,尤其對于礦區的農村地區而言,有關部門應注重生態環境的修復。最后,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訓,以提高農村技術人員的技能水平,促進科技推廣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環保適用技術。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加強新農村建設是必然趨勢。面對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其成因的分析,進而提出有效對策加以保護,確保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性,實現可持續發展??偠灾鷳B環境問題導致的環境污染,不僅影響農產品質量,而且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所以,有關部門必須對其生態環境問題給予有效治理,確保新農村生態環境良好。讓每個農民都了解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使我國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得到全面性的提升,從而使農村生態環境實現健康良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