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葫蘆島市連山區委黨校,遼寧 葫蘆島 125001)
引言:一般來說,工商管理主要是指以經濟學以及管理學等知識為基礎,使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對企業的運營以及內部行為進行管理。工商管理涉及的范圍很廣,其中有成本管理、經營管理以及營銷管理等。現階段企業的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是系統的使用率較低,其次是信息共享程度不高,最后是信息化集成度偏低,這些問題都嚴重阻礙著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企業必須要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不斷創新工商管理信息化發展模式,從而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所謂協同辦公自動化,主要是指以原有辦公自動化系統為基礎,與企業的其他應用系統進行對接,從而實現各項工商信息的協同管理,并以此為基礎為企業領導進行決策提供依據,是一種信息化程度較高的管理模式。協同辦公自動化系統集成了辦公自動化系統、人力資源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以及安全監控系統等,企業可以通過協同辦公自動化系統加強對各單位的管理,其發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協同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決策支持模塊可以通過建立模型對管理人員的決策行為進行模擬,并提供各種信息分析結果,從而幫助企業管理人員進行決策。決策支持模塊中包含著企業訂單、生產能力以及產品庫存等各種信息,同時也包含著相關的政策法規以及市場行情等。決策支持采用回歸分析等方法,結合定價模型和庫存模型對信息進行處理,從而為管理者的決策提供參考[1]。
協同辦公自動化系統能夠將企業各部門的生產和經營情況進行整合,因此可以在系統上隨時查看下屬單位的經營狀況,其中包含著銷售量、年產量以及現金流等重要信息。除此以外,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還能夠實現對下屬單位的監測,通過專題分析下屬單位的財務數據,從而能夠對相關單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監控和識別,強化企業的風險管控。
在新時代,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經營特點來進行財務共享中心建設,通過財務共享中心平臺來強化企業內部的財務管控。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另一方面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促進企業的工商管理信息化發展。在財務共享中心發展模式下,企業應當進行以下兩方面的變革。
企業必須要統一下屬各部門的會計政策,避免不同單位在處理財務信息時出現差異,從而保證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的規范化和信息化。首先,企業要對不同單位的會計科目以及核算方法等進行統一,保證實現企業內部會計數據的一致性。其次,企業還需要建立統一的會計流程,所屬單位和部門應當在財務共享中心上進行報賬和資金管理等活動,從而實現企業的集中管控[2]。
在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之下,企業下屬各單位和部門的財務核算及管理相對獨立,因此財務管理人員數量較多,使得財務管理組織過于復雜。與此同時,財務管理的職能常常等同于會計核算,因此無法通過財務管理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要解決這個問題,企業可以通過財務共享中心對財務職能進行革新,建議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將會計核算的職能轉變為財務決策職能,使財務人員全面開展財務分析,幫助企業管理人員進行決策。其次,將會計核算功能轉變為財務業務職能,使財務人員參與到企業的投資、銷售以及采購等環節,將業務流和資金流進行統一管理。
企業的工商管理應當以企業經濟活動的全過程為目標,從供應鏈和價值鏈的角度開展信息化建設,把企業的各種經濟活動納入到信息化的管理之中。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還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以,企業應當加快建設ERP 系統,不斷優化業務流程,提高運作效率。
通過ERP 系統,企業能夠實現采購、生產和銷售等的一體化管理,及時準確地收集市場信息和銷售信息,從而為下一步制定生產計劃和作業計劃提供參考和依據,有效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在企業供應鏈信息化管理模式下,企業和客戶簽訂合同后應當及時輸入數據,從而盡快進行采購和生產,實現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運作。
通過EPR 系統,企業能夠實現精細化的生產管理,通過EPR 系統制定生產計劃并下達生產任務,提高生產管理對不同條件變化的預測和應對能力[3]。除此以外,企業還可以利用EPR 系統建立生產計劃模型,為日后的編制需求計劃、實現物料采購提供依據。
本文從三個方面對企業的工商管理信息化發展模式創新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然而不同的企業規模和發展狀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別,企業管理人員應當積極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結合企業自身發展實際,在工商管理信息化發展創新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爭取不斷提高工商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