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醫科大學醫療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7)
引言:當前我國的社會保險在保險制度的設計方面是無法適應共享經濟時代發展腳步的,主要體現在我國現有的社保制度依賴于傳統意義上的勞動關系,只有在保證典型勞動關系存在的情況下,我國的社會保險制度才有其存在的意義。而共享經濟的時代卻恰恰在于勞動關系的復雜化發展,這對于社會保險來說既是一次機遇又是一次挑戰,對此社會保險制度必須針對當前時代發展的背景積極地迎接挑戰、解決矛盾,促使社會保險模式更加符合共享經濟時代的發展,也更好地服務于共享經濟的發展。本文將分析我國現行保險制度的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的創新對策,以期為社會保險的未來發展提供保障。
我國傳統意義上的勞動關系指的是勞動法中對于勞動關系的定義,也就是最為典型或標準意義上的勞動關系,這一勞動關系不指代任何民法中的勞動或者雇傭的關系。而我國的社會保險制度就是與以上勞動關系的緊密相關,從勞動關系出發,最終也是為了緩解勞動關系,通過社會保險達到保險與用人勞動關系的緊密綁定。由此我們看到,典型勞動關系的存在才是促使社會保險發揮其最大價值的根本所在,而社會保險制度的存在同樣也是勞動關系實現長久穩定的有利因素。我國現行社會保險制度的各項規定都是根據法律條文頒布實施的,并且其在執行過程中受到我國法律的強制性保護,如有違反就是屬于違法的行為。
然而在共享經濟出現后,傳統的社會保險制度越發暴露出它本身長期存在的落后觀念,甚至已經相當程度上制約了共享經濟的發展。具體來看,共享經濟借助互聯網發展的優勢,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將閑置資源包括勞動力資源與其他個人和組織分享,接此來獲得相應的經濟收益。在這一經濟交易過程中,典型的勞動關系變得更為復雜,許多存在于體制外的勞務關系大量涌現,傳統的捆綁式社會保險制度已經不符合經濟的發展,導致其存在大量的勞動爭議,社會保險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由此,社會保險制度的創新升級成為必然趨勢,要想實現保險制度上的創新發展,就要從根本上解決社會保險與典型勞動關系的現存狀態。將社保與勞動關系進行脫節,勞動關系的脫節并不意味著社會保險覆蓋范圍的縮小,而是在原有勞動關系的基礎上,結合共享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對勞動關系進行擴大,加入民法中的勞動關系與雇傭關系,促使社會保險制度適應共享經濟的發展。
社會保險制度分層次的設計首先就要體現在對于傳統勞動關系的設計,共享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勞動關系的復雜升級,但這并不意味著傳統勞動關系的消失。因此社會保險制度要想積極適應當下共享經濟的發展并不是意味著必須要通過打破傳統的勞動關系,相反,我們可以根據現有的勞動法為其它勞動關系人群繳納五險一金,在符合法律規定的基礎上促使社會保險制度能夠容納進所有合法的勞動關系,實現社會保險的長久發展。
社會保險制度分層次的創新設計還應該體現在第二層的社會保險制度設計,也就是許多勞動者利用業余時間通過共享經濟帶來的多重勞動關系,勞動者在存在多重勞動關系的情況下也意味著勞動者個人會與多個用人單位構成勞動關系。在這種情況下,用人單位不能因為勞動者是兼職的原因而不對其履行法律責任,任何單位都有對其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的責任和義務。對此,相關單位應明確各項制度要求。
多重勞動關系的存在一直是當前社會保險制度創新的最大爭議點,因為多重勞動關系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概念,在用人單位進行合理分配時往往會出現各種問題。因此明確多重關系中各項關系的形態,合理分配相關單位的責任與義務,將會為用人單位工作的順利展開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從當前我國共享經濟下多重勞動關系的現狀分析,可以大致將其劃分為“主從形態”與“并列形態”,在一個勞動者擁有一份全日制工作和其余的兼職工作時可以將其看作為主從形態,而在勞動者同時擁有多個互不交叉的非全日制勞動關系時,則將其看為并列形態。只有在明確以上多重勞動關系的狀態下,用人單位才能承擔起相應地社會保險義務與責任。
綜上所述,在共享經濟的推動下,社會保險為實現更好地發展,滿足更高水平的要求,必須要容納進更多的勞動關系。通過完善法律法規與補充勞動關系,在緊密結合典型勞動關系的基礎上,也要學會協調處理其它勞動關系,以推動社會保險在共享經濟時代下更好更遠的發展,促進社會保險制度的創新升級。同時,推動共享經濟向更高水平前進,在雙向發展的基礎上,為社會保險的未來謀取更好的前景,為共享經濟的繁榮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