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關區中等職業學校,貴州 畢節 551700)
中職學生的培養目標與普通中學的學生是完全不一樣的,諸多的差別會讓他們在許多方面都會產生不同。所以在對中職生的教育歷程中學校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教育作用,結合家庭環境的培養,形成家校合作 的一個模式,雙方進行互通,就如何將學生培養成一個思維獨立,能力出眾,習慣良好,三觀端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進行有效的樞紐建立。
家校合作雖然說是學校和家庭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培養學生成人成才來進行合作,但在這個過程中家庭和學校雙方依舊還是要各司其職,按照自己的身份給予學生相對應的教育方式。學校在學生的學識能力,眼界視野等能力相關部分進行主要教育,家庭則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注重生活知識和心態建立等生活相關的教育工作。
比如說,對于學校的領導來說,他們是家校合作關系建立的組織者和創立者,由他們來進行家校合作觀念的提出,在家校合作的開展過程中觀察活動的有效性和實施性,便于下一步的活動開展;對于每一個班級的班主任來說,他是與學生家長溝通最多的學校代表,所以班主任需要具備組織協調家校關系的能力,在學生知識教育方面也要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多與其他各科老師進行溝通交流,也要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對于家校合作中的“家”,他們在學生教育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生學習階段他們主要負責學生的生活起居,身心健康,習慣培養等方面的構建和完善。
在家校合作中學校的責任,學校主要有兩個責任主體,一個是學校的領導上級,還有一個就是與學生的學校生活息息相關的班主任了;而在家校合作中家庭方面的代表就是家長。他們負責各自的職責,按部就班,幫助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各方面提高能力。家校合作共贏的局面也需要在家庭和學校的各司其職中得到展現。
班主任及各科教師是學生學校生活中接觸最多的教導者,他們需要與學生溝通,與家長溝通,與學校領導溝通,還要互相溝通,保證知識傳授工作能夠有效開展。所以每一個教師都需要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善于溝通,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溝通橋梁。在家校合作中最能體現教師組織協調能力的就是家長會了。
比如說,開一場家長會,教師首先就要通過學生或者其他的方式通知到家長,讓家長按時出席,同時教師要準備好在家長會上交流的主題,這是對教師語言協調能力的一種考驗;其次,家長會的開展需要教師提前進行家長會活動的策劃,對家長會會前準備、會場布置,會中環節,會后清理等工作進行詳細的策劃,這就是對教師活動組織能力的考驗。還有關于教師人際交往方面能力的重要性,在班上如果有學生在相關學科比賽上獲得了獎項,教師需要明白通過怎樣的方式來告知家長才最為合適。
在家校合作中,教師在組織協調方面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是學校和家庭的溝通中樞,起到連接學校與家庭的作用。教師自身溝通協調能力的提高不僅僅能夠促進家校合作共贏的局面,也能幫助教師展現教師的風采。
家校合作想要有更好的發展,其實是需要一個適當的平臺。學校可以組織各種各樣的家校活動,讓學校和家庭都能參與到其中,互相交流,就中職學生的有關發展和如何培養進行探究。
比如說,學校可以進行教師深入家庭的活動,學校在每學期都要組織一次家訪活動,讓教師通過家庭訪問的形式對學生在家里的情況進行了解,感受學生的家庭氛圍,觀察學生在家的狀態以及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方式。在此期間,教師可以及時的將家長不恰當的地方默默記下,在家長和教師獨立交流的環節中提出并給出改正建議。
其次,學校可以根據一定的需要組織家長會,主題不同,目的不同,但是要加強家校合作的作用。對于剛入學校的中職生舉辦的家長會,可以安排家長進學校進行參觀熟悉學校的基礎構造,了解學生在學校的生活環境;對于進校時間長,基本了解的中職生,開展家長會的時候可以主要討論學生在學校的培育問題;對于即將要畢業的中職生,可以通過一些模擬情景讓家長感受學生畢業后的工作競爭優勢。
家校合作的成功建立主要是為了促進學校方和家庭方的互相溝通,交流。通過交流平臺的建立可以讓家長熟悉學生在學校的狀況,讓學校清楚學生在家庭環境下的教養,將這些進行整合就是學生完整的生活。然后,學校和家長共同制定學生下一步的發展方向,讓學生在家校合作的推動下在各方面都能有所提升。
從上面促進中職生家校合作共贏的策略中可以看出學生的培養一直在路上,需要社會各界人士以及各種資源的幫助和整合。在學生的培養工作中創新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在學生的培育工作中,學校、家庭、社會以及其他各界人士都樂于也善于提供自己的幫助,家校合作只是教育的一種手段,其他的教育方法也應當得到發掘。